天才一秒记住【三零中文网】地址:sanlingzw.com
若链共同去办。
周思昭这个人为首先起事的毛文龙旧部,在崇祯皇帝这块儿的用极其重要,好不容易有人敢起来闹事,那肯定是要借此机会狠狠给建奴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蛮夷
不过提到这些人的处置方式,崇祯皇帝也有些头疼。
这些人在历史上投降建奴,再让他们回来,也难保不会因为什么事情再投降回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东江镇再搞起来。
让毛文龙的旧部和辽东归明的有识之士都去东江,这样算是一举两得,既给这些人一个妥善的安置地点,也能把建奴心头的这颗钉子再钉回去。
现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和这些人讨价还价,而是用尽可能多的利益把他们拉回大明这边。
好在王承恩深谙此道,他与李若链商量许久,决定分别派人去联系李成仁、周思昭还有洪承畴,将朝廷的意思说清楚,也好打消他们的顾虑。
眼下还有一件事不甚清楚,周思昭这条线,到底是因为偶然因素,还是老谋深算的洪承畴给牵出来的
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
此刻站在城楼上的周思昭回想起往事,仍然唏嘘不已。
“当时咱们投降,那是到了没办法的地步,一个个都穿的跟要饭花子似的,还提什么打仗”
正在这时,站在周思昭身边的东江旧将闵炼忽然说出这句话,周思昭也是无声的笑了笑,叹口气道:
“是啊老闵,整整二十年了。毛大帅,你在那头儿过的可还好吗”
说着,周思昭将手猛然拍在城砖上,恨恨道:
“朝廷良心发现,有意复我东江镇,如今多尔衮率主力入关,机不可失就算是死,末将也要为东江镇的弟兄们搏一个忠烈祠的名份”
闵炼听到这话,同样是神色凝重,点头道:
“说的不错,就算战死,也能入祠,东江镇的弟兄们理应得到这份荣勋”
既然要起事,周思昭肯定不能自己单打独斗,他便是联系了在复州的汉军统领李成仁,此人是李永芳长子李延庚的儿子。
那李延庚虽然是大汉奸李永芳的长子,但却是为了大明而死,李成仁早有微词,亦有心为父报仇,当即与周思昭一拍即合。
周思昭金州起事的同时,李成仁便在复州一带积极响应,两人共同号召东江旧部和辽东一带的有识之士归明。
回到城内,周思昭看着一个中年男子,坐下来说道:
“李百户,你说你是东厂在辽东的辰颗坐记,空口无凭,你这叫本将如何相信于你”
“是啊”闵炼嚷嚷道,“据我所知,东厂在外是有字丑寅卯十二颗坐记,辰颗的位子可不小了,该有腰牌什么的证明身份吧”
闻言,那中年男子呵呵一笑,从怀里宝贝似的取出一块略微古朴陈旧的令牌,说道:
“周将军,刘某为免建奴发现此令,素来是贴身携带,从不离身,可能证明身份”
看见这个,周思昭和闵炼对视一眼,都是不约而同的点点头,实则相信了六分,如果这个刘百户是鞑子派来的人,那他根本不会有东厂正儿八经的辰科坐记令牌。
两人为保险起见,还是故有无的问了刘百户许多关于东厂的事情,见对方对答如流,并且根本没有什么犹豫和躲闪迟疑之色,这才相信了八分。
“朝廷可有什么话传下来”
周思昭这次复叛,实际上是被逼无奈,也相当于和建奴彻底撕破脸皮,所以他必须要替部下将士和他们的家人寻找一个容身之所。
如今只有这个刘百户来寻他,所以周思昭就算并没有完全信任对方,也只能司马当活马医了。
李百户知道周思昭等人的担忧,并没有强求,这次来的本意只是想为朝廷尽一份力,也不免自己家累世为大明臣民。
他家本是东厂安排在辽东的世代坐记,常年在一个区域为生,每个人都有正当伙计,说这家人是东厂番子,压根都不会有人信。
东厂之中像李百户他们家这样的各地坐记还有很多,多是分散在各地,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就连如今的朝鲜土地上,都有东厂失联许久的世代胥吏。
为了让各地听记、坐记的侦缉顺利,东厂甚至利用职权伪造了大量官府文书,给这些人安排了官面上的身份,因而就算有人去查,只要不是东厂主动交出文册,也根本不会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有件事崇祯曾在东厂的档案中查到过,从此便是对东厂的能量深以为然。
天启年间,正是所谓的阉党最势力最旺盛的时期,辽阳一带有个士子唤做武长春的,闲来无事去逛逛青楼。
这青楼本是士子们饮酒乐消遣的场所,武长春酒量欠佳,在里边喝多点儿就开始胡言乱语,说了些有关阉党的坏话,没成想当天夜里就被东厂坐记一字不落的上报。
紧跟着第二天一大早,甚至还没等武长春睡醒的时候,一大批东厂番子就冲进房间把他抓回去严刑拷打,这整个过程没人知道,反正武长春最后是被定罪成建奴的奸细给直接弄死了。
整个事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若不是崇祯皇帝去翻阅档案也根本不会知道,但就是这些小事,便已经足以说明东厂的谍报势力在当时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辽东一带的厂卫势力曾达到路人过街而不敢妄语的地步,在东林党可劲儿黑的九千岁魏忠贤的大力排兵布阵之下,东厂的情报机构在天启年间实则已经形成了一张常人难以想象的大网。
只要皇帝想知道某人的消息,不出三天就会有勤劳的番子将此人近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所说过的每一个字如实上呈到皇帝手边。
对于天下间的文人士子来说,无处不在的厂卫就是他们的公敌。
因为如果厂卫继续这样下去,士子们几乎是前脚做出一个决定,后脚皇帝就知道了,控制朝政一说也压根就不存在。
如今东厂由于崇祯皇帝昔年的年轻气盛而被裁撤,上面最得力的皇帝狗腿子反而被自家主子一网打尽,东林党成了最大的赢家。
崇祯穿越过来的时候,朝中一群东林大佬把持朝政,地方上江南复社与豪商联手,一个把控舆论,一个代天子掌管天下土地,自己这皇帝就是被绑住双手的瞎子。
在厂卫销声匿迹这十几年中,几乎每一天都是天下士子的新春佳节。
无数曾安排在辽东的得力胥吏由于皇帝降旨裁撤东厂而失去铁饭碗,至今失联了十几年之久。
王承恩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翻阅保存下来的东厂文册,把各地散落的东厂情报人员尽可能的再召集起来。
历史上鞑清入主中原,再加上崇祯裁撤厂卫,这些坐记也是逐渐的销声匿迹,真正将多年在辽东探听到的虚实咽进肚中,谁也不会再提旧事。
然而如今的情况不同,最近刘百户等人忽然接到京师的消息,说是崇祯皇帝几月之前不仅复设东厂,就连其余的西厂和内厂也都全给建了起来。
同样的,锦衣卫也是经过一次重大改革,崇祯皇帝接连诛杀了几个东林党中素有威望的大臣九族、十族,将原本和东林党狼狈为奸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撤职诛族,换上了平民出身的李若链。
种种传闻都足以说明如今的崇祯皇帝已经摒弃东林党,开始走老朱家皇帝的老路,重新重用厂卫,这对蛰伏在辽东几十年甚至许多代的胥吏们来说,实在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念及于此,李姓百户正色说道:
“据我东厂飞信,陛下亲口圣谕,所有拨乱反正、回归大明之人全都既往不咎,并且陛下有旨重建东江镇,以黄龙黄大帅的外甥黄蜚为首任总兵。陛下钦点周将军为东江镇守副总兵,恭喜恭喜了”
“陛下已经下旨为毛大帅平反并且归明之后,诸位的家眷都能在京师得到妥善安置,累年积欠的军饷和衣甲将会一齐补发到大家手中,其余一切待遇与其它官军别无二致,请将军放心”
周思昭闻言大喜,连忙说道:
“李百户说的可是真的,陛下真是如此说的不是在哄本将开心”
崇祯皇帝在这些东厂胥吏眼中早成了堪比洪武、永乐的英明君主,又岂容周思昭等人起疑,刘百户当即怒道:
“某家世居辽东,岂能哄骗于你”
“再者说了,我东厂飞信向来是督公亲自执笔,不传他人亦从不外泄,若不是如今时局艰难,某又何必说给你看”
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母子殉难
说着,李百户已是声色俱厉,满面的失望之色,起身就要走。
这种变化使得周思昭与闵炼二人的皆是大惊失色闵,若此人真是鞑子派来的奸细,根本不会流露出如此真切的情感。
“李百户留步”周思昭连忙上前拦住,拍着脑袋懊悔道:
“刘百户累代蛰伏辽东,东厂之事某不甚知晓,告罪告罪了当今天子忽地圣明如斯,某心存疑虑实是情非得已,还望刘百户理解”
“将军哪里话。”
李百户回身一看,赶紧拉住要跪下告罪的两人,恳切道:
“两位将军切莫行礼,归明之后,你我便是同为圣天子效力,都是大明朝的臣子,又何必分个你我高低”
言及于此,李百户恨道:“那多尔衮先闻阿巴泰枭首,又闻金、复两州变故,必是震怒,听说此刻正率建奴大兵出关来此报复,趁尚到了,岂能放过两位将军”
“刘将军在复州距离较近,自有其它的坐记前往,周将军不必担忧。趁着还有时机准备,两位将军速带大家渡海前往皮岛,黄蜚总兵正在岛上布置防务,接应你等归明。”
起身之后,周思昭拉着李百户坐下来,听见前面的话先替刘成仁松了口气,紧跟着却又是摇头叹息道:
“李百户有所不知,虽然金州已归我手,但城中尚有许多建奴存活,各地仍有许多义士响应号召,若是某就这么走了,他们必会遭建奴报复啊,”
李百户瞪大了眼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此时已经到了何等境地你们怎能如此优柔寡断天下间岂有两全之事,那代善已遣洪老贼带兵围追堵截,不日就将抵达,届时跑也跑不成,打又打不过,还不是被狗建奴一锅端了”
这等道理周思昭和闵炼又如何不懂,可是每每想到深受建奴迫害的百姓,还有他们看着自己那希冀的眼神,周思昭便下不定决心离开,恨不能和建奴拼他个你死我活。
再者说来,周思昭素以忠义自居,被迫无奈之下投降建奴这许多年,虽然圣天子英明不做追究,甚至另有重用,但他心中总归是觉得自己对大明不起。
“李百户不必说了”忽然间,周思昭神色坚定起来,砰地一声将拳头砸在桌上,横下一条心道:
“百姓相信我周思昭,我又如何忍心弃他们而去就算建奴打来,某也必会一拳挥去,打掉他两颗门牙来,也不枉生为汉人”
说到这里,周思昭摆手制止了李百户和闵炼的劝告,背过身去,说道:
“闵副将,速速带人和李百户离开吧,就和我的老母亲说,自古中孝难两全,儿子不孝,未能尽足孝道若有来世,我周思昭还会当大明的臣子,还会是个汉人”
既然周思昭决议已定,李百户身为外人倒也不好再说,只是深深为周思昭舍己为人的精神所这幅,由于时间紧迫,便是直接动身前往码头安排船只。
闵炼苦劝不得,最后也只能是召集众将议事,商讨归明。
众人本来都是对未来的情形一无所知,听完闵炼所说,都是兴奋异常,各自带着属下兵士拖家带口,准备前往港口出海。
周思昭独自在房内待了两日,在其余人临行前,忽然给闵炼和曾经的部下们下了最后一道命令“杀遍全城旗人。”
闵炼也明白周思昭的心意,许多人都在辽东受到建奴的压迫,他自己也是对建奴恨得咬牙切齿,临走之前释放出来其实是一件好事。
听见这话后,闵炼没有一丁点含糊,亲自操刀砍了一个姿色不错,跪在地上苦苦求饶的旗人女子,自此拉开了金州之屠的序幕。
这所谓的金州之屠时间不长,但影响牵广。
汉军兵士们多年积压的仇恨在那短短两炷香的时间之中被全部释放出来,所有人都在挨家挨户的寻找旗人,但凡找到,不论老幼,不论男女,一律都是格杀勿论。
大约两炷香的功夫之后,金州城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鬼城,汉民几乎全部都跟着南逃,大街小巷空无一人,到处都是旗人凄惨而亡的尸体。
闵炼跟随周思昭多年,也曾跟随毛文龙多年,在此时的汉军当中有些威望,由他带着兵士们南撤入海的过程中没出什么乱子。
本以为周母不会轻易就范,但意料之外的,周母听见这个消息之后显得非常镇静,非常顺从的跟着闵炼所部退往码头。
然而事情毕竟不能一帆风顺,还是在正准备登船入海那一天出了茬子。
一个亲兵慌慌张张来报,说是周母不见了,闵炼和李百户深为震惊,亲自带着兵士们几乎搜遍了整个码头,到最后也没有发现周母的蛛丝马迹。
周思昭站在城头,望向码头的方向,闻着空气中浓重的血腥味,淡淡自语道:
“这个时候,闵炼他们也该入海了吧。”
其实周思昭下这个命令,除了让兵士们泄愤之
《史上最强崇祯》转载请注明来源: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