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能打赢吧
谁知道,阿巴泰带出去的骑兵一个都没回来,就连多年征战的巴牙喇兵都是尽数折损,高杰用步兵全歼了八旗骑兵,这可是奇耻大辱
多尔衮极度震怒,很快就稳定了心绪,发现自己也没什么法子。
不出意料,剩下的七大蝗商被抄家灭族,明朝得到一大批物资银粮支持,自然是如虎添翼。
八大蝗商全都被朝廷给搞了,其余的商人自然不敢再明目张胆的给建奴送东西,而辽东之地现今正是灾旱之年,没了他们的接济和援助,所谓的大清很快就撑不住了。
二十万大军入关,每日消耗的粮草和物资都是天价,后方前不久已经传来消息,说是获取军粮愈发困难,金州那边甚至起了动乱。
这次金州的动乱是留守的汉八旗军将搞起来的,洪承畴在平定上立了奇功,几乎是三言两语就给解决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命运的捉弄
“粮草和军饷的事儿,你派阿哈们再去催催。至于金州那边儿,给代善传个话,对于洪承畴不要过分信任,绝对不能给他兵权,主意倒是能继续问问。”
多尔衮根本没想到自己也会被这种破事儿烦的头疼,随手便让范文程去解决,根本没正眼看一看宁完我。
宁完我这货在下面坐着,虽然满脸都是恭敬,但心中却是知晓,由于范文程的存在,自己根本和摄政王搭不上什么话,自然满怀嫉恨。
范文程听见这话,满脸都是为难之色,“启奏摄政王,臣前不久才和关内的商人联系过,只是这时,他们都有推托之词。”
“怎么说这些人平日给大清运送军粮不是挺积极吗”多尔衮有些奇怪,抽了口大烟,侧身看过去。
“回摄政王,臣觉得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姓范那八家被抄的事,让他们杯弓蛇影,不敢大动,有所顾忌,怕落得和他们一样的下场。”
“其二,便是事实真如同这些商人说的那样,粮食布匹等物资都已经准备妥当,但明国那些番子查的紧,不好运出关外,也是棘手难办。”
范文程这话倒是一针见血,多尔衮听了之后皱眉没有吭声,不知道在想什么。
如今崇祯皇帝把范永斗那八家该抄的抄该杀的杀,再加上前段时间弄的罪己诏和忠烈祠,到处补发军饷,就连朝中的阿哈们也许久没有传出来什么消息了。
“此事倒是难办”
听多尔衮嘀咕,一旁的豪格看不下去了,站出来大大咧咧说道:
“还商量什么有的没的摄政王你也知道,辽东不稳,大军每日的开销都是笔大账,我二十万大军一齐围攻过去就行了明国的蛮子们有何可惧”
多尔衮听见豪格的话,心中反倒是更乱了。
豪格这货代表着两黄旗王公贵族的利益,话中十有八九都是不能信的,再说大清就这么点家当,贸然围攻过去,要是和李自成一个结果,那才真的是进退两难。
“摄政王,草原的蛮子们有些微词”
这时,图尔格忽然站出来说了这一句话,多尔衮只好转头,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科尔沁倒是没说什么,土默特、察哈尔等其余五部的首领昨日聚在帐内,似乎是对现如今的状况有些不满。”
多铎冷哼一声,“图尔格,你可莫要涨他人志气,灭我大清的威风就土默特那些狗蛮子,在我八旗铁骑面前,又敢有什么微词”
多铎和图尔格都是多尔衮的直系镶白旗,听见他们两个水火不相容的话,多尔衮再也忍不住,拍案而起。
“这些人让他们干什么都会有微词,如今就算是待在营中什么都不做,还是有微词。”
见摄政王大怒,周围众人再也不敢多说一句,图尔格、多铎等人全都是惶然后退几步,面有惧色。
“这倒是越议越乱了,就连本旗内部都不合,还谈什么入主中原”多尔衮放下大烟,在大帐中来回踱步,问道:
“金州那边真的平定了是何人背叛我大清”
一个贝勒立即回道:“回摄政王,据说是一个姓周的毛文龙旧部,听此人说明国发饷和罪己诏的事,便是在金州闹事,企图阻挠我大清入关”
“姓周,难道是周思昭”多尔衮喃喃自语,冷笑一声。
这周思昭是毛文龙的旧部,说起毛文龙这个人,那是让在场的所有八旗王公贵族恨之入骨。
此人在东江开镇,每当大清想要入关做点什么的时候,老是要在后方动手动脚,很多次都是因为这颗钉子拔不掉才草草回师。
好不容易借多疑的崇祯之手除掉了毛文龙,没想到这货的旧部投降之后也不消停,居然在这种时候临阵倒戈。
“怎么回事洪承畴不是说金州之乱已经平定了吗”多尔衮有些意外,赶紧问道。
那贝勒不敢再说,帐内也是没有人知道更新的消息,正待这时,外头匆匆忙忙跑来一个身穿红色全身甲的马甲,进来之后呈上一封文书。
多尔衮接过文书,看一眼之后便是颓然坐了回去。
“怎么回事”豪格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直接问道。
多尔衮将代善送来的文书扔过去,有气无力的说道:“你们看看吧。”
帐内的王公贵族们互相传阅,顿时议论纷纷,许多人更是直接出列建议退兵出关,其中不乏一些位高权重的郡王和八旗贝勒。
据代善的最新消息,周思昭在金州带着毛文龙旧部复叛、刘爱塔旧部王丙,还有李永芳长子李延庚之子李成仁则在复州联手闹事,声势不可谓不响。
由于没有足够旗丁,代善起初并没能迅速扑灭动乱,前不久就连洪承畴都被派出去平乱,多尔衮也明白,如今代善能做的实在不多,只能在盛京增加防务而已。
顺治小皇帝连下谕旨让自己班师平定金、复两地的动乱,实际上就是皇太后召自己回朝的意思。
想到这个让自己魂牵梦绕的女人,多尔衮总算是体会到松锦之战过后皇太极飞奔回盛京看海兰珠的感觉。
这个时候,形势已经再明显不过,所有人都等待着多尔衮的最终决断。
多尔衮起身走出帐外深深吸了口气,看着远处京师的方向,不禁攥紧拳头,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若是错过,下次又要等多久
自己若是不退兵,带着大清的全部国力死攻京师,最后得到的不过是一座空城,到了那时,八旗劲旅损失惨重,又能否抵挡李自成的百万之师
实际上,阿巴泰在良乡外遭遇李自成那一万多人的战斗力已经出乎多尔衮的意料,他不知道大顺的百万之师是否都是这种战斗力,这种战斗力的又要有多少。
在京畿一带继续死磕下去是不是最明智的决断这道简单的选择题究竟该如何抉择,答案似乎已经很明显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深深看了一眼崇祯皇帝的方向,举起手道:“撤军,出关”
“摄政王”
这话一出,许多八旗的王公贵族都是松了口气,也有很多人觉得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围成一圈跪下来,低着头,态度消沉,不敢接受这个事实。
“唉,真他娘的憋气”
豪格一直觉得直接攻城就完了,不必理会这么多,见多尔衮最终做了这个决定,更是愤怒的一拳砸在地上,看向多尔衮的眼中已是颇有不满。
当天夜里,号称二十几万的建奴大军,本该在历史上入主中原的建奴铁骑,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无踪,悄然北返,只是留下满地曾经扎营的痕迹。
要说这次多尔衮入关造成了什么影响,那就是给崇祯皇帝送了两次提升威望的大捷,还有一大批足以武装新军的装备。
第一百一十四章:复设东江
实际上,虽然多尔衮已经下令北返,但崇祯皇帝却是一个多月之后才知道这个消息。
下面各地文武臣工由于谓敌避战而合力瞒报,使得身在皇宫的崇祯皇帝根本不知道多尔衮什么进关,也不知道他是何时离开。
清军拔营北返的一个月之后,两人两马偶然间路过此地,看其华丽的装束,正是前往山海关一带传皇帝谕令的北镇抚司锦衣卫。
其中一名锦衣卫疾行的时候转头向路边扫了一眼,紧跟着眉头一皱,立即翻身下马,蹲在地上仔细查看,说道:
“此处有些蹊跷,似是曾有大队人马经过。”
另外一个锦衣卫闻言也是赶紧下马,发现周围不少被刻意掩盖着的行军、扎营痕迹由于时间原因,不少都已经暴露出来。
“是啊,此地应该有过大队人马驻营,可近日未曾听过哪路官军上报敌情,难道是鞑虏”
闻言,那锦衣卫千户用手擦了擦地上的马蹄印,回身问道:
“上个月曾有建奴兵马来到京畿,京营、团营备战许久,但久久却不见有什么动静。我看这马蹄印应该是一月之前留下的,那个时候可有勤王大军路过此地”
“没有”
听见这个回答,那锦衣卫千户立时斩钉截铁的说道:
“既然如此,曾在此驻营的必是建奴无疑此事有些蹊跷,你且先回京师上报,我继续前往山海关去寻那总兵高第”
“好,赵千户小心”
“快回去吧”
另一名锦衣卫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点点头翻身上马便是按原路返回京师,而姓赵的锦衣卫千户便是和他直接分道扬镳。
又是几天之后,一队自京师而来的锦衣卫在此地呼啸停下,并且分散开来,在附近按照留下的印记向前寻找建奴大军可能的动向。
七月间,中原各地虽然有些寒风,但并没有多么寒冷,可金州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却每天都有人冻死,实在奇怪。
说起那些冻死的人,自然无一例外全都是汉人。
自打建奴窃占辽东也有许多年了,辽东的汉人在老奴酋努尔哈赤时期便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皇太极和多尔衮主政时期说是对汉人礼遇有加,但实际上这种待遇只是那些对大清有用的汉人才能享受,其余的普通百姓,不过是旗人随意杀辱的对象罢了。
一旦家中有什么貌美的女子,百姓都会将她化的和个假小子一样,衣裳也是越土越好,最好让然是看一眼都觉得烦那种才放心。
究其原因,正是旗人在地方上的肆无忌惮,一旦某家有了什么好看的闺女,要么折磨致死,要么就是直接拉到军营中糟蹋个不成人样。
金州本地汉军的统领叫周思昭,曾是毛文龙的旧部,当日他看见旗人当街欺辱妇女,一不小心就失手杀了那人。
周思昭由此而辗转反侧,心知必定会因此而遭受金州旗人的疯狂报复,虽然自己是个驻守在金州的汉军统领,但是汉人的职务在旗人面前,根本就是个笑话,还不是和猪狗一般的活着。
六月间某一天夜晚,周思昭床头忽然多了一封信,署名大明臣,将中原发生的事情和朝廷新发诏令都写了个一清二楚。
两次大捷、枭首阿巴泰、罪己诏、筹建忠烈祠
以上这些等等往常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再次触动了周思昭的神经,他根本就不敢相信这些是真的,但以周思昭的立场来看,当时恰好是归明的最好时机。
昔年毛文龙为袁崇焕矫诏所杀,但继任总兵陈级盛却不能有效管束诸将。
刘氏七兄弟在毛文龙时期都是南征北战,在东江诸将之中有骁勇之名,但毛文龙死后建奴开始散步有关刘氏兄弟降清和朝廷要诛杀刘氏兄弟的传闻,导致东江诸将人心惶惶。
为继任总兵,陈级盛没能及时安抚刘氏兄弟,这也使得诸将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后由于各种原因,刘兴治悍然挑起兵变,将陈级盛及其亲兵一百余人全部杀死,而刘兴基反对其兄,与张焘、沈世魁等人又杀了刘兴治。
当时周思昭就在反对刘兴治的诸将之中,在那场兵变之后,派来的继任总兵叫黄龙,早年就曾在辽东征战,虽然能力和威望都够用,但东江镇却再也扶不起来了。
黄龙接管过来的东江镇人心不齐,诸将离心离德,已经有一大批渡海去投了后金,早不再是原来的东江镇。
并且自那以后,东江镇就再也没有什么军饷和粮草补给,其余的人就像是被朝廷抛弃的孤军,孤苦伶仃的飘荡在大海上。
虽然黄龙和周思昭仍然本着忠君为国的心思,但四分五裂的东江镇却明显不如当初,最后黄龙带着亲兵战死在旅顺口,为国战死沙场,最后居然连个荫福都没能拿到。
这最后一件事触动了周思昭以及其余东江旧将的神经,一时义愤之下,他也只能跟着最后一批人投降后金。
崇祯皇帝自打穿越过来那时候起,就已经有意把东江镇再搞起来,只是苦于无人策应,接到多尔衮北返的消息之后顾不得高兴,赶紧派厂卫乔装去辽东探查缘由。
对于多尔衮来说,这次入关显然是所谓入主中原的天赐良机,能让他一声不吭的跑回去,很可能是给洪承畴那封书信起了用,建奴老家有人闹起来了。
厂卫在辽东的势力虽然在明面上已经不复存在,但几百年的底子满清是不可能直接连根拔起的。
在东厂和锦衣卫的大力寻查之下,还是发现了许多隐藏极深的密探,由此周思昭这个名字也就是被报了上来。
身在冬暖阁的崇祯皇帝听闻此事后极为重视,正好有意将厂卫的势力在辽东重新弄起来,便是直接让王承恩和李
小说推荐:《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世界好像公测了》《大明汉高祖》《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在北宋当陪房》《在北宋当陪房》《地主家没有余粮啦》《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落崖三载后》《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
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