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六零后妈养娃》最新章节。
朱正毅一家是轻车简从,行李并没有多少,人员也只有他们父子三人,按照朱正毅的级别,应该有警卫员随行,但并没有看到警卫员的影子。
原因是警卫员回家了。
军人假期很少,一年都难得回一次家。
朱正毅的警卫员是个刚满二十岁的小伙子,从十八岁入伍到今年,已经两年没有回过家,想着宁城离沪市不远,又不是出任务,他就没有让其随行,只让对方五天后赶回部队与自己汇合。
警卫员欢天喜地回家探亲,朱正毅就自己带着两个孩子搬家。
他们之所以行李这么少,原因是部队什么都包。
不仅包分配房子,就连屋里的一应家用品都由后勤部准备齐全。
朱正毅正是因为不用操心才给警卫员放假的。
宁城离沪市不算远,六十年代的绿皮火车哐当哐当一路奔驰,两个孩子在见识到无数形形色色的赶车人后,终于到了。
三个小时多的车程,朱正毅没有搞特殊,而是选择带孩子坐硬座,乘坐硬座的人员什么家庭成分都有,能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也很热闹。
很有烟火气息。
朱英华与朱英盛是一路听着‘啤酒、饮料、白开水,花生、瓜子、八宝粥,来,前面的同志麻烦让一让,抬抬脚。’的吆喝声中结束了火车之行。
这是两个孩子第一次乘坐火车,兴奋又好奇。
难得没有闹腾,朱正毅这才安稳地带着两个孩子到了沪市。
车一到站,到达目的地需要下车的旅客大包小包,肩扛手提地拥挤着下车,进入月台,就连目的地是其他城市的不少人也空手空脚溜达而下。
这时期的火车速度慢,赶远路耗时非常长,一直坐火车上不仅身形僵硬,身体不好的还容易脚踝浮肿。
所以一到站,不管是大站还是小站,甭管停多久,只要车一停下,总有一波人又一波人的下车活动筋骨,顺便买点新鲜的吃食。
我国早期的火车站并不是全封闭的,生活在火车站周边的百姓会掐着各趟火车停靠的时间点,带着各种吃食来月台上售卖。
这种贩卖不属于私人。
属于国家。
因为每个能进入火车站贩卖吃食的百姓都跟国营供销社是合作关系,属于集体经济。
沪市是大站,停靠的时间长,朱正毅父子三人并没有随着人流着急拥挤下车,而是等人下得差不多,他们父子三人才各自背着自己的行李下车。
三人身形大小不一样,背上的行李背包也大小不同。
不过都满满当当。
都是他们各自的私人物品。
“爸,这车要停多久?”朱英华十二岁了,单独走在朱正毅身边,一边下车一边看着热闹无比的月台。
到处都是人,有溜达散步的,有抽烟的,还有围在各个摊位前购买吃食的。
看着小摊上蒸腾而起的热气,他的目光热切中带着一丝渴望。
半大小子,饭量已经很大,虽然才十点多,他却已经感觉到肚子饿了。
朱正毅的步伐很大,已经牵着小儿子朱英盛的手来到了火车与月台连接的楼梯,听到大儿子的话,一边抱着小儿子下车,一边回答:“二十五分钟。”
这时代的火车是大站小站都要停靠,沪市是一级城市,停半个小时左右很正常。
“哦。”
朱英华点头,恋恋不舍把目光从热气腾腾的摊位上移开,然后避开他爸伸来的手,自己稳当地下了火车台阶。
绿皮火车,上下车的楼梯不仅高,还特别陡。
七岁的朱英盛上下有点困难,但却是难不倒十二岁的朱英华。
朱正毅见大儿子不需要自己扶,也就收回手牵住了小儿子的手。
月台上人流大,七岁的孩子还有点小,得护着点,至于大儿子,快一米六的个头,加上平时多有锻炼,朱正毅还算是放心让对方跟着自己走。
这也是他给警卫员放假的原因。
要是孩子太小,他就算是身手再好,也不敢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出门。
“爸,有人接我们吗?”
朱英华亦步亦趋地跟随在朱正毅身边,视线却频频往一旁的吃食摊看。
好想吃。
朱英华感觉到饿,朱英盛也早就被月台上各个吃食摊子吸引,要不是畏惧父亲的威严,他早就像跟小舅舅在一起时那样主动开口讨要。
兄弟二人都
对吃食向往,不期然,视线撞在了一起。
几乎是同时,两人都用力扭过了头。
“有人接,在车站外面,我们直接出去。”朱正毅早就看到两个儿子的较劲,也知道两个孩子饿了,但月台上的人实在是太多,到处拥挤。
他打算出站后再带孩子们去吃东西。
“哦。”
朱英华已经连续两次用话语吸引父亲的注意力,结果父亲就像是没有看到他对吃食摊的渴望一样,知道月台上的吃食跟自己无关,他垂头丧气哦了一声,不再说话。
朱英盛也有点蔫。
小手摸了摸肚子,他都能听到肚子咕咕叫了,怎么爸爸一点都不关心。
想到这,小家伙仰头看向朱正毅。
朱正毅一米八几的个头,从孩子的角度往上看,又高又大,很有安全感。
就在父子三人准备离开月台出站时,王蔓云不仅来到了火车站,还退了之前购买去海岛的票,然后买了一张月台票进了车站。
昨天她在脑海里顺了一边书中剧情,知道朱正毅父子三人什么时候到达火车站。
昨天,她用从葛慧那里讹来的钱,不仅在招待所里开了一间最好的房,还美美吃了一顿,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收拾好自己,然后来到了火车站。
首先要做的,当然是退票。
计划有变,再去海岛就没有任何意义,何况那边还有个不知底细的同学。
掐着时间点,王蔓云用购买好的月台票上了月台。
书中对于事件具体发生在几号月台并没有详细写,只细致描写了男主的这次惊魂,所以上了月台后,她立刻四看起来。
沪市不愧是一线城市,哪怕是六十年代,火车站的进出站人口都非常多,一眼看去,到处都是提着大包小包,形色各异的人。
王蔓云从来没有见过朱正毅,在黑压压的人群里,根本就不知道谁是朱正毅。
不过她还是知道这次是父子三人一起出行,有了大概细节,寻找起来,她就尽量往带孩子的中年男人这个方向上寻找。
按照剧情,朱正毅三十五岁了,六十年代的三十五岁,应该是成熟稳重的中年形象。
书中说对方身材高大,英俊威武,在人群中鹤立鸡群。
王蔓云在人群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样的人。
不得不静下心来等待。
这时期月台上进、出站的人员是不分流的,怪不得王蔓云找不到人,就旅客肩上扛着的大包小包就足够阻挡视线,还因为人头攒动挤来挤去,她站在最角落的位置都被狠狠挤了几下。
就在王蔓云看着手表掐剧情时间时,朱正毅这边也出现了意外。
今天是周末,车站进出人员实在是太多。
朱正毅不得不把两个孩子的手都紧紧握在手心里,然后利用身型的高大,阻挡人流的拥挤,护着两个孩子往月台外走。
此时的他有点后悔。
早知道沪市的火车站这么拥挤,他就让接他们的人进站接。
朱正毅这边有点后悔,两个孩子却脸颊红红的。
朱英华是因为被父亲握住手感觉到开心与兴奋,朱英盛是因为父亲的强大护卫让他敬佩崇拜。
“站住,别跑,赶紧站住!”
“别跑。”
“小子,有种别让我们抓到,不然……”
就在朱正毅父子三人随着人流快要离开月台时,后方突然传来严厉的数道呵斥声,然后就是刚刚还算有序的人流骚乱起来。
人一骚乱,那就不仅仅是拥挤了。
王蔓云早就站在最有利的位置留意着眼前几个月台,听到骚乱声响,视线立刻移了过去,然后就看到了人群里鹤立鸡群的朱正毅。
看清楚人,她眼里闪过诧异。
三十五岁的男人面容并不是她脑海中想象的中年形象,而是帅气又沉稳。
最多三十岁的样子。
王蔓云对于给人当后妈的决定还是有点抵触的,但在看清楚朱正毅的长相后,释怀了很多,人也赶紧往朱正毅的方向跑。
再不跑,她担心赶不上救援。
朱正毅不知道自己成了猎物,身后的呵斥与拥挤一出现,他立刻抓紧两个孩子往人群边缘退。
这种时候,大人顺着人流跑可能没事,但他身边的两个孩子都还太小,要是有人摔倒,很容易造成踩踏。
第一时间,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军人的使命还让他在确定安全后第一时间看清楚现场情况,后方不远处,一群穿着绿色军装,手臂上绑着红色袖章的红-卫兵正在人群里横冲直撞,追赶着一个像泥鳅一样溜滑的年轻人。
逃跑这人很溜滑,速度也快,追赶方并没有能在第一时间追上。
但也因为他的溜滑逃跑与后方的追赶,月台上乱糟糟的。
刚刚还香气扑鼻的吃食摊子被掀翻,旅客与行人四处奔窜。
有上车的,有冲出月台出站的,还有往远处铁路跑的。
不怪人们四散而逃,主要是追赶的那群人让人们胆寒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