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宠五岁半,发家从种田开始》转载请注明来源: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
接下来几日,老姜家热火朝天第盖房子,没不识趣的人再来打扰。
福宝带回家的几尾鱼,在河水与掺了灵泉水的水缸里存活了下来,代替蚂蚁,两条狗崽,成为川哥儿的新宠。
陆陆续续地,水缸从孤零零的几尾鱼,加入了田螺,浮萍,甚至还有芦苇苗,水草。
绿油油的,哦不,生机勃勃的,还怪好看的。
姜家在忙,刘家也没闲着。
刘家的螺蛳粉,在官道上大受好评。
不仅来往的商贩好这口,还有人慕名前来吃螺蛳粉,眼下还有饭馆老板请外祖父去饭馆当厨子。
刘老爷子琢磨后,婉拒了邀请。
他想的是,老婆子在家里守家,看顾孙儿孙女。
两个儿子还在女儿女婿家干活,官道上的生意靠他跟两个儿媳妇已经忙不过来了!
贪多嚼不烂,饭馆那是什么地方,虽然人们贪新鲜,但是在饭馆能持续多久?
再说了,他们现在是摆摊子,但如果生意做下去了,没准有朝一日可以自己租铺子开铺子!
谁没有野心?
厨子跟掌柜的,当然选后者!
随着生意火热,家里人摸螺丝已经供不应求。
虽然溪水转暖,但久了还是凉的,对孩子,对儿媳妇们,长远的身体考虑都不好。
于是刘老爷子狠了心,在村子里收购新鲜螺蛳,必须是新鲜的螺蛳,一枚铜板三斤!
可别小看这一枚铜板,螺蛳壳重啊!
五花肉不过四五枚铜板一斤,三斤螺蛳挑开,也没半斤肉!
对了,黄鳝也收,两枚铜板一斤。
除了螺蛳粉大受欢迎,爱吃黄鳝面的客人也不少。
一碗螺蛳粉五枚铜板,一碗黄鳝面六枚铜板。
除了主食赚钱,还有小料。
一碟油炸花生米,卖两枚铜板不过分吧?
只要买螺蛳粉或者黄鳝面,小碟的腌菜免费送,豆角萝卜是不值钱,但收买人心够够的。
刘老爷子短短数日,就赚了三四钱!
长此以往,他们家一个月去掉成本,赚个五六两不在话下!
“砰砰砰”
刘家儿孙多,加上大溪村刘氏宗亲多,故而暂时没什么人眼红找麻烦。
聪明的人早就悟了,只要刘老爷子一家卖螺蛳粉,卖黄鳝面,就免不了从村子里乡亲们手里买螺蛳,买黄鳝
变相地带乡亲们一起致富,多多少少雨露均沾
村民们傻了吧唧才跟刘老爷子一家交恶!
夕阳西下,天边云卷云舒。
刘家院子里,老王氏在捞吐过泥沙、在大盆里养过两三日的螺蛳出来。
大孙女小雪,则是拿着是石头,不停地敲掉螺蛳尾。
接着旁边的小楼跟月儿,懂事地帮忙,将螺蛳放到大盆里浸泡。
老王氏看着孙儿孙女们懂事的样子,嘴角含笑,不免心疼地念叨了几句:
“小雪慢点砸,当心手。”
“小楼月儿,你们去洗手,去村口接你们爷爷还有娘亲回来。”
“恩恩,知道了奶奶。”
“昂,奶奶我带妹妹去洗手,去接爷爷跟娘亲还有二伯娘。”
“糖”
“好好好,给你吃糖”
老王氏从兜里拿出油纸包,一个孙儿给一颗,就是大孙女,也给塞了一颗。
“奶,您坐着歇息,我一个人可以的。”
刘小雪腼腆地笑着,她都十岁多了,奶奶咋还给她糖吃哦,怪不好意思的。
“奶不累,奶帮你一起干活。”
老王氏的腰包最近鼓了,对未来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她下啊,只要她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日子会越来越有盼头
祖孙二人还没温情片刻,院子外传来了呼喊声——
“刘家嫂子,我跟我儿媳妇捡了一筐子螺蛳,你家还收吗?”
“收啊,快请进”
在老头子回家前,老王氏收了五十斤螺蛳,十五斤黄鳝。
虽然螺蛳处理起来麻烦,但为了赚钱,这点麻烦又算得了什么呢?
忙碌之下,时光匆匆。
一转眼就到了五月初。
宋瑜的屋子外观基本落成,卫生间亦如是。
只是内里的家具打造,刘成两兄弟无能为力了。
他们是瓦匠,不是木匠,爱莫能助。
“术业有专攻,大舅二舅在福宝心里,已经很厉害了哦。”
天穿地穿,马屁不穿。
白日清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