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中文网

第九十三章 把持不住的宋应昌

与杭州的岁月静好不同。京城的舆论现在早就炸开了锅。

如果说以往还是达官显贵们的严党清流之争,小民其实并不清楚什么的。对于底下人来讲,哪家来当领导还是不是一样。谁又能比谁清廉到哪儿去,老爷们争这个,纯属一群养尊处优的大老爷吃饱了闲得。

但现在完全不同了。

严党与清流的政见之争好像被更为普遍的学问之争掩盖了。

首先是春末夏初额西学与儒学之争。

这时候,一群人要效仿孔子诛少正卯,严党、清流、中间派仿佛都要上书清除高翰文这个异教徒,为孔子证明,为儒学证明。

但事情没多久,先是嘉靖一直修仙,不给反应。严党的上书有些萎缩。后面不知怎么,张逊肤被任命为浙江按察使。

结果这张逊肤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上任时就向衙门公函,讲西学威胁到儒学正统的根源是现在儒学不正,跟孔孟之时有偏差。因此要讲仁义,复兴原儒。

这玩意可不是拿自家财产去讲仁义,而是借此清理了好几个世家,拿别人的财产去做他自己的仁义。这一下子,杭州就跟养蛊一般,出了个西学,又冒出个原儒。

但原儒的出现让清流很为难了。如果批评原儒就没法以重利轻义批评西学。但原儒的张逊肤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约束杭州的徐家分家。借着儒学反清流,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乎,清流批判西学的声音也小了很多。

剩下一些不知死的中间派想要投机,基本让司礼监给画小圈圈,事后再收拾了。

虽然目前京城没有一个人敢公开支持西学,但是有个问题却再也挥之不去。儒学需不需要自我验证?儒学天生就合理吗?

如果儒学是天生完善,就不需要发展出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但后者作为当前学界的主流理论即表明儒学是需要发展的。

既然儒学需要发展,就表明儒学并不是天生完美,儒学就需要验证其合理性,验证其发展的合理性。

这个问题,内阁的人精都清清楚楚,但却都一言不发。连着平日里高谈阔论的翰林都三缄其口。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开口辩经,很可能整个儒学会被釜底抽薪。

如果儒学需要验证,那儒学的解释权就在验证人手里,而不是在自己这群大佬手里。这种给别人做嫁衣的事情,没有大佬愿意干的。因为丧失解释权比丧失儒学更让其难受。因此,只有被束之高阁的理论才是能够灵活解释,切合大明实际的好理论。

与大佬们不同,原本进京备考的学子大都属于涉世未深,除了早已跟各自派别绑定的少数人来说,大多数都只能算中间派。

这个时候,如果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一举成名,甚至成为儒学大宗师也可想而知的。这可是不亚于当内阁首辅的诱惑。

何况年轻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时间,也喜欢辩经扞卫真理。这么个问题,自然就让备考的士子轻者焦头烂额,重者信仰崩溃。

那么,到底该怎么来验证儒家的合理性呢?

有些人受不了就去学子居找备考的杭州知府高翰文的大弟子,宋应昌。

道理很简单,要求按照西学给出检验方法,如果西学也无法给出,不就论证了儒学不需要检验吗?

这个道理,仿佛很合理一样。但问题的关键是学子居,宋应昌的那阁单间门口有锦衣卫把手,宋应昌现在也是三缄其口,绝不表态。除了拉撒,连吃喝都全在屋子里。

宋应昌现在其实很想去争一争的,奈何师命难违。高翰文早早就下了死命令,除非放弃从政,否则终其一生都不能对西学儒学做明确表态。

宋应昌也搞不明白这老师在搞什么玄乎。但毕竟师生一体,想来不是在害自己就行也就忍着了。只是每天早已跟自己混熟的锦衣卫也总来套话。搞得年轻气盛的宋应昌,随时都快要一副把持不住的样子。

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谍海无名我在水浒做奸商大明风流我在异世界召唤清末土司王谍战风云录:大宋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HP)Forgive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臭县令朕怀孕了乱世种田日常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玄天宗修行记事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明末:边军不退春枝缠朕,乃万岁!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带着美女闯三国最狂上门女婿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我家娘子太体贴倒拔三国大唐小说家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金玉满唐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