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娄瀚召集编辑部的同事们,一起探讨郑夺的这篇《师兄的透镜》。
正常的审稿流程是三审:
初级编辑喜欢,推荐给编辑部主任看,主任看了给总编看。
每一审的周期,通常在三个月之内。
但《人民文学》这样的大刊,周期更长,审个两年以上,也是家常便饭。
郑夺的作品,显然是受到了娄瀚的高度重视,他非常喜欢。
于是打破惯例,召开审稿会,专门审这一篇稿。
这事情,就像《师兄》此文一样荒诞。
会上,每个人对此文的看法,都呈现出鲜明的不同,甚至对立。
“我觉得这部作品更适合发《故事会》,那肯定是一篇优秀作品,但放在我们这儿不行。作者玩了一套把戏,牺牲了严肃性,并不适合《人民文学》。”
“我不这么看,我认为你犯了跟大众一样的错误,就像在影视界,人们总说,帅哥美女都没演技,其实是偏见嘛!《师兄》也是,趣味性强,未必文学性就弱嘛!”
“《师兄》一文,折射出的哲理,还是可以体会和解读的。更重要的是,从写作创新的角度来说,这篇作品很好嘛!怎么不适合《人民文学》了,我认为可以发表。”
“郑夺,这个名字,确实没什么印象。你们认识的作家里面,有没有真名叫郑夺的?”
“别老抓住新人这个标签不放,看作品说话。反过来说,新人写出这个水准,更应该得到重视!”
讨论的角度五花八门,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总编娄瀚最后说:“刁绮,要不,你回信和作者沟通一下,问一问,他自己的创作理念、意图,我们有了更明确的锚点,再来讨论。”
一千多公里外的某个小县城。
这天,郑夺又来到常林祥家,借用人家的电脑,上网学习有关冠状病毒、生物制药方面的专业知识。
常林祥其实不在家,作为厂长和研发负责人,他每天要去厂里。
他老伴儿就充当了郑夺的图书管理员。
2001年的互联网,还远不像十几二十年后那样方便,什么都有。
现在还没有各种文库以及专业检索工具,网上充斥着很多杂七杂八的内容和商业广告。
想要查阅学术期刊,最方便的方式,还是通过知网和万方数据。
这只能单向获取信息,交流讨论,当然是没办法实现的。
他用常林祥的账号登录,像海绵一样,大量吸收多个领域的知识,其中绝大多数,都在他前世的知识结构之外,学起来相当吃力。
但所有难题,归根结底,基本上最后都指向一个困难——数学。
“要提出一个理想的分子模型,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先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来筛选。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生物和医药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实验,其实是以大量重复的人工试错为主的。
“哪怕到了二十年后,也依然如此。
“人工智能,还任重道远。首要的,就是数学工具和算法。这辈子选了数学专业,绝对是正确的。
“到了大学,就买电脑。不光要学好数学,还得自学编程。
“数学是我大目标的第一块拼图,也是最重要的一块。
“编程是第二块,生物是第三块,语言、文学、艺术方面,是第四块。
“除此之外,还有第五、第六、第七块……这么一想,突然感觉一辈子时间根本不够用了。
“要把这些拼图统统合在一起,也非常不容易,路漫漫其修远兮!走一步看一步吧!”
他有点疲劳,想换换脑筋,放松放松。
于是起身来到书架前,打算选一本文学读物看看。
这个念头让他想起,自己一个多星期前的投稿。
“杂志社那边有消息了吗?刊登前,应该会先和我联系吧?”
他上辈子从没投稿发过什么文章,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论文,不知道这些事情有什么流程。
登录自己的电子邮箱账号,果然有来信。
“编辑叫‘刁绮’,是笔名吗?
“问题还真多!
“我的创作意图?有没有故事原形?使用推理式写法的初衷?我以前的创作经历、作品、笔名?在别的刊物发表过的作品?曾经获得的奖项?
“奖项?全县小学生作文大赛第一名,算不算?
“还是不提了,这算什么奖!”
郑夺琢磨了一下,决定直接无视大部分的问题,针对自己个人的生平,和该作品,只各回答一个问题。
他在回复框中写下:
郑夺是我真名,高考完毕,正在等待大学录取通知。
《师兄的透镜》所揭示的道理很简单:真相是无法抵达的。
如果要解释,那就是人类对于宇宙万物的了解,注定不会超过3%。
这里指的不是暗物质、暗能量或其他,而是宇宙膨胀。
虽然我还只是一名高中生,但我相信,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暗物质、暗能量的面纱迟早会在智慧的面前,被逐步揭开。
但是,宇宙时空自身的膨胀,却是无法逾越的绝对壁垒。
由于宇宙的膨胀,97%以上的物质,已经以超过光速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而光速是宇宙中一切运动速度的上限。
由此可知,那些已在地球光锥之外的事物,我们已注定永远无法触及,再也不可能知道了。
面对终极问题,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所以,宇宙大爆炸发出的第一缕光,才会显得如此珍贵而迷人。
我认为,写小说,就是一个反向剥洋葱的过程。
作者用一层又一层带有刺激性气味的外皮,把一个独特的念头,包装起来,形成一个值得品味的故事,
等待读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将其打开,一层层脱光,从中获得阅读和探索的乐趣。
这样,他们对最终获得的那个简单内核,才会视如珍宝,甚至改变他们的一些想法。
仅此而已,我是一个理科生,并没有什么写作技巧。
发送。
这封电子邮件,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刹那间就到了必肯市,某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机房。
系统立刻就以同样的高速,向刁绮女士的微机终端,发送了新的消息通知。
她的手指一点,生成访问请求,查看新邮件。
“作者回复了。什么?他是高中生?”
小说推荐:【笔趣火】《我的梦境可以捡到至宝》《大明:嘉靖修仙啦》【鱼趣阁】《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竞选神明》《被首座抛弃之后》《在求生综艺被植入大佬人设》《不正常型月》《奥特曼:原来这边是简单模式》
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恋爱免谈,一心搞事业》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