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三零中文网】地址:sanlingzw.com
祝小嘉义正言辞,一点儿都没有自觉:“找您帮忙这事儿……能叫弊吗?我才十几岁,第一次干大事让长辈搭把手怎么啦?导演要拍戏,我也没看见哪个导演天天扛着摄像机呀!这个叫术业有专攻!”
陈导演:“……”
所以说,他以前到底是怎么把这个没脸没皮,满肚子弯弯绕绕的小丫头片子当成个文静乖巧的小姑娘的?
第83章083
83
正像祝小嘉预料的那样,这期的杂志画报出来以后,关注这件事的人还挺多的。
这年头没有什么网络论坛,不过那些编辑记者们倒是有偷偷给她透露,说是读者来信很多。
大陆的演员在自己地盘上被人欺负,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差点掀起了对那些香港剧组的抵制活动。
这个局面使得赵导演和那几位香港导演和演员都纷纷站出来对此表态,说是以前不知道这种情况,以后一定改正什么的。
至于他们私底下会不会更加记恨把这件事捅出来的祝小嘉,就没人知道了。
不过祝小嘉倒是接到了好几个以前有过联系的大陆演员都打电话过来,说是以后要是有什么能帮的忙可以跟他们说。
他们没有祝小嘉这种破釜沉舟的底气,但是为这件事的受益人,他们心里还是很感谢祝小嘉的。
而另一方面,那些读者来信里,对祝小嘉的态度就分歧比较多了。
有许多人很是看不惯祝小嘉大放厥词的态度,认为她年纪小小,说话的口气倒是很大。
温和一点的觉得虽然找导演态度太差了,但是她也可以忍一忍就好,何必要跟对方闹得那么难堪呢?
激烈一点的,则是对祝小嘉直接一顿狂喷。
她一个童星演员出身的小透明演员,凭什么敢跟一个拍了十多年戏的香港导演挑衅?这不是要丢脸丢到外面去吗!
长得倒是漂亮,可惜就是一个花瓶,头脑空空!
这些话祝小嘉也陆陆续续听到了一些,不过她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反正她迟早会用自己的行为把这些人的脸狠狠地打一遍的。
这些日子她和陈导演联系得尤为密切。
陈导演为她的领路人,首先他在这一行就有着多年的经验,有他在祝小嘉身后给她掌握方向,祝小嘉觉得她大概可以好好地浪一浪。
不过陈导演也很想知道祝小嘉到底是怎么计划的,他也算是国内思想比较潮比较开放的了,但是每次跟祝小嘉聊起来,他都会觉得这小丫头好像懂得比他还多,而且很多想法和不经意间的话都能让他眼前一亮。
“你打算怎么捧你哥?”
祝小嘉把自己写的剧本拿给陈导演让他过目,这个剧本其实只是她一个想法的细化,具体的很多细节都改过很多次。
虽然这个剧本可能不如那些家或者编剧写得好,写得深刻,但是祝小嘉知道自己长处就不在于此,她只要能有足够的新意,就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了。
祝小嘉的这个举动显然是避过了陈导的问题,她倒不是有意瞒着陈导演,而是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向陈导演解说她的想法。
几十年后,国内的观众和投资方都对“流量”现象非常鄙视,不敬业的流量明星们如同蝗虫过境,给还未茁壮长成的国内影视圈带来了一场后患无穷的灾难。
但是也正是那股“流量”热,为国内的影视圈注入了一股新生血液,让观众认识到了许许多多的新鲜面孔。
传统的一个演员成长的过程是非常艰辛而漫长的,且不说每年国内各大影视学校毕业的科班生人数,光是那些让观众眼熟的配角就已经数目庞大了。要在这些人里脱颖而出,何其之难。
在光鲜的屏幕背后,无数的环节一环一环地将那些在普通人看来容貌出色的天之骄子们无情筛去,最后留存下来的能被观众看到的,都是百里、万里挑出来的一。
这些人要么就是特别能熬,要么就是运气特别好,所以他们能在观众面前露脸的时候,已经是被打磨得差不多的半成品了。
而“流量”的做法,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取巧的办法,它正好踩在互联网的风口,直接略过了许多过程。
观众都喜欢新鲜青嫩的面容,这是人无可避免的天性,而捧“流量”的做法恰好就迎合了这一点。
他们是未曾被那些看不见的刀光剑影磨砺过的原石。
但是没有经历过那些磨炼,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基础并不像那些传统演员扎实,速成的大多都有这个缺点。
这也是这股“流量”热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可以说,这种模式的失败在于成功的果实得来的太过轻易,使很多人失去了将他们缺少的那部分基础补起来的耐心。
但是不得不说,这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条可行的方案。
孟存锐的外观条件就决定了他无法像那些传统演员一样慢慢磨练:他的容貌风流俊秀,国内目前就没几个他能演的角色,真要按着传统路子,等国内的影视风格发展起来,他能接到这方面的戏,孟存锐大概都得四十多岁了。
虽说到时候也可以炒一炒有气质的“大叔”人设,但是平白浪费这几十年光阴,也太可惜了。
祝小嘉对孟存锐说:“我想让你走一条跟别人不同的路。”
孟存锐没有问更多,而是“嗯。”
了一声。
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
孟存锐知道祝小嘉很少做没有把握的事,不论这条路怎么样,他愿意陪她赌这一把。
陈导演拿到了祝小嘉写的本子以后,便失去了音讯。
祝小嘉一脸“??”
地追着给陈导演打电话问:“怎么样呀陈叔?您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您跟我直说,不用考虑我的心理承受能力!”
“……”陈导演不耐烦地说:“你就不能等我看完再给我打电话吗?”
祝小嘉:“……陈叔,我把这个本子那给您都几天了,这时间您都看了好几遍了吧。”
话筒里传来陈导演妻子的声音:“你不是说配上那些港片一起看更有意思吗?你陈叔现在正跟电视里的港片一起看呢。小嘉,这个本子真的是你写的?怎么这么有意思啊!”
祝小嘉想拍的是一部恶搞的喜剧片。
她知道她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她虽然在陈导演的有意教导下对导演这一行有了些了解,但是这些了解都还比较浅显。
要跟赵导演这种混了许多年的经年导演比起来,无疑是用自己的劣势去碰撞别人的优势。
只有另辟蹊径。
如今国内的港片已经引进了好几部,这些都是经典之,而民间私底下那些录像厅里更是不缺从各种渠道得来的港片录像带,可以说,这个时期的香港的电视电影对国内的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香港的影片虽然不乏经典,剧情精彩,但是套路也很严重。
那些大导演还好一些,那些香港的不入流小导演拍的片子大多数都是一个套路,观众看多了都能猜到接下来的剧情。
凡是看电视电影看多了的人,都有这种熟悉的感觉:听到噩耗,手中的碗或者杯子一定会掉到地上摔碎;遭遇突变,伤心难过时冲到外面,天气一定是打雷下暴雨、直觉一般总是对的,不祥的预感总是应验的特别准,算命先生的话一般也挺准、敲门没人答应闯进去一般会遇到两件事,上吊和洗澡;女扮男装被识破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帽子被打掉,掉进水中,碰到胸部,换衣服被看到……
她手里的这个本子,就是用恶搞这些套路桥段所串起来的一个喜剧片。
祝小嘉想拍的这个类型的片子,跟好莱坞的《惊声尖笑》很像。
好莱坞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恐怖片系列片,名字叫做《惊声尖叫》,虽然是个小成本的惊悚恐怖片,却从1出到了4,可见其吸粉能力。
而《惊声尖笑》,则是一个以吐槽《惊声尖叫》系列及其他恐怖片为主的一个搞笑喜剧片。
《惊声尖笑1》的开场,一位美女被一个戴面具的恶徒追杀,一把匕首直直地刺进胸口……美女却没有死,因为匕首刺在了她的硅胶假胸上。
这个场景就是恶搞的《惊声尖叫》,凡是看过《惊声尖叫》的人,再看到这个场景,除了被场景逗笑外,也会联想起《惊声尖叫》。
“是吗?”
祝小嘉美滋滋地问,“陈叔,蒋姨,你们真的觉得这个本子很有意思?”
陈导演还没说话,他的妻子就抢先开口道:“对,特别有意思!你陈叔昨天还跟我说呢,你只要能把这个本子拍出来,肯定比那个姓赵的老东西拍得东西好看!”
见陈导演一脸不满地瞪着自己,蒋姨挑眉:“怎么?这话不是你说的?”
陈导演板着的脸一下子软了下来:“……那你也不能说得这么直接啊,我不要面子的吗?还有,那个小丫头听了这话不知道尾巴翘多高呢!”
祝小嘉不高兴了:“我只在熟悉的人面前才这样,陈叔,我这叫不拿你们当外人好么。我在外面很低调的。”
陈导演“哼哼”了几声,才问道,“那你接下来是要准备立项筹拍了?”
“那当然啊。”
“谁投资?”
陈导演问。
祝小嘉这个不像陈导演他们,陈导演他们是制片厂的人,拍的电影电视都是制片厂的项目,钱也是制片厂给他们划的。祝小嘉这个算是她个人的行为,虽然陈导演说了会帮她解决一些琐事,但是这拍电视剧筹钱的事,陈导演却插不上手。
他虽然也算是拍了好些年电影的老导演了,但是要说多有钱也未必。
祝小嘉笑了笑:“这个您别担心,我有钱。”
“哦?”
“家里的钱啊。”
祝小嘉理直气壮地说。
“……”陈导演这才想起来,祝小嘉舅舅姓梁,还是挺有钱的。
祝小嘉手里确实挺有钱的,她和孟存锐拍了好几年的电影,孟存锐管不住钱,就索性把两个人这几年的片酬都划到了一个存折户头上了。而且祝小嘉他们还有夏城政府旁边的那一处房产,还有一箱子金银细软……
而且在听到祝小嘉要拍电视剧的那天傍晚,梁又生就悄悄地跑到她房间里,给了她一个存折,说是投资她的。
平时没觉得,祝小嘉把这些钱拢拢总总一算,发现自己居然这么有钱,都可以不用找投资商自己拍一部电视剧了。
祝小嘉最近忙着整理自己手里的钱,准备着立项筹拍,就没怎么在外面露面。
这给了某些人错误的信息,以为她是之前放了大话以后心虚了,没脸出来见人了。
就连远远的香港媒体也不知道从何处得来消息,说是大陆有个小姑娘放出狂言,说是要代表大陆导演跟香港导演一争高下。
香港媒体本就是无风也要掀起浪的风,得到这种消息以后不加思索便报道了出来。
虽说他们可能完全不知道祝小嘉是谁,也对赵导演这个无名小卒没有任何印象,但是却被这两个人的身份挑起了某根神经:土气巴拉的大陆人居然还看不起他们香港人了?
香港虽然小,但是这时的经济却无疑是领先于整个大陆的,加上这些年一直有大陆人“偷渡”去香港,造成不少香港人对大陆的印象都是又穷又破,自觉在大陆人面前高人一等。
看到祝小嘉这个大陆的小丫头片子居然敢这么大放厥词,有不少好事者都兴致勃勃地等着赵导演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给好好教训一顿。
这么下来,赵导演在香港人气便骤然升了起来,他的这个《白簪》剧组还未杀青,就已经在两岸三地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了。
不用说,这自然是赵导演他们那边的手笔。
赵导演是见过世面的人,深谙跟媒体打好关系以后营销起来对他们的加成。
不过可惜的是,祝小嘉比他更懂营销。
第84章084
84
女记者蔡倩是一个入行不久的新人记者,就职于国内小有名气的《电视画报》。
小说推荐:《落崖三载后》《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抖音书院】《妖魔乱世,我能模拟修仙》《权力巅峰》《我在现代留过学》《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逢君》《领主又红名了》《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七零空间小娇女》转载请注明来源: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