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军统要员的话说,只有一句话就能够知道戴笠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他是中国人嘛”
人非圣贤,戴笠好色是有名的,而他的好色居然能够帮助他保持充沛的精力。
他白天奔忙一天,坐车去南京的时候,必要带上两个女特务和他坐在后排,一左一右,要求要漂亮、风趣、开朗、善于说笑。一路从上海到南京和女特务说笑解闷,有时候给他按摩,也不用睡觉,顶多靠在女特务身上打个盹。
去见了蒋介石,谈话后又一起回上海,一路又是说笑不眠,第二天居然又精力充沛,生龙活虎。
这也算是一个奇人了。
自从淞沪会战开始至今,唐铭水已经几次得到戴笠召见。
他到现在还记得,戴处长第一次召见自己的时候,脸色很不好看:“听说你把自己当成了敢死队使用”
“是的,戴先生,当时情况紧急”
“情况紧急”戴笠冷哼一声:“唐铭水,你要无时无刻记住,你是一个特工,一个情报工人员,你不是士兵,不是敢死队员送死的人我有的是,但绝不是我亲自任命的军统上海站的副站长”
唐铭水一个立正:“戴先生,我错了。”
“小唐啊。”
戴笠的口气多少好了一些:“我对你的期望还是很高的,我也知道你是黄埔生,是委座的学生。你虽然人在军统,但心在前线。好吧,既然你那么喜欢打仗,我就让你去打仗。”
“戴先生,唐铭水真的知道错了”
“我不是在和你开玩笑。”
戴笠打断了他的话:“守土抗战,人人有责。死生战场,浴血至死。自淞沪之战爆发以来,我军统至诚报国,死伤惨重,但大多限于情报战线。所以我决定成立军统武装别动队,协助正面战。”
唐铭水一怔,随即精神大振。
戴处长说的没错,自己人在军统,心,却是在前线的。
“唐铭水”
“在”
“我任命你为军统武装别动队副总指挥,第一大队大队长”
“属下誓死报效国家,誓死报效民族”
戴笠对这个部下的态度还是非常满意的:“去把军统上海站的武装特工都召集起来,刺杀、爆炸、突击,总之你认为什么样的行动能够帮助到前线部队,就怎么去做,不要向我或者任何人汇报了。”
“是,戴先生。”
唐铭水迟疑了一下,有些艰难,但还是开口说道:“戴先生,淞沪之战爆发前,你让我调查贺站长,现在我已经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情报了。”
这可是之前戴处长再三交代自己做的事情。
但是,让唐铭水没有想到的是,戴笠却只是淡淡说道:“外敌在前,这些贪污经费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等到空下来再说吧。”
小事
自己掌握到的情报,可不仅仅是贪污经费啊。
可是,戴笠已经在下逐客令了:“小唐,工去吧,又开始炮击了。”
“是的,戴先生。”
唐铭水离开了。
这里是戈登路289号,军统上海站总部,贺洛川的办公室。
贺洛川从那间隐蔽的暗室走了出来:“铭水还是忠诚的。”
“你都听到了里面和外面不是完全隔音的吗”
“是啊,外面的人,听不到里面的说话,然而,里面的人,却可以听到外面在说什么。在这里,我早就安装好了监听设备。”
贺洛川笑了一下,可随机又显得忧心忡忡:
“雨农,你这是又把唐铭水往绝路上逼了一步啊。军统武装别动队副总指挥要不了几个小时,日本人就会知道了。”
戴笠却完全不在意:“我说了,他只是一枚棋子,他是棋盘上的小兵,小兵过河,要么别住对方的马脚,要么给我们充当一个炮架子。一个小兵孤军深入,是将不死对方的。”
贺洛川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唐副站长。”
“忙什么呢,袁科长。”
财务科的袁科长抹了一头汗水:“别提了,刚接到贺站长的命令,为防止万一,销毁军统上海站的全部财务记录。”
“销毁”唐铭水一怔:“为什么不是转移”
袁科长苦笑一声:“唐副站长,您说我哪知道啊,我就是一个小小的财务科长,怎么敢去问上峰为什么要这么做啊”
贺洛川想趁着战争的机会,销毁他的证据吗
袁科长朝边上看了看,凑近,低声说道:“唐副站长,贺站长不知道,您那边还有一份我给您的副本,您可千万别说出去啊,要不然,贺站长肯定饶不了我。”
“放心吧,这件事只有你我知道。”
那是在战争爆发前,唐铭水让袁科长帮着收集,从民国二十五年元月开始,上海站所有的财务支出记录,尤其是贺洛川签字的支出领取记录。
他也正是从这些记录上发现了贺洛川的蛛丝马迹,进而让小孙进行了深入调查。
战争,让一切都改变了。
“那行,唐副站长,我忙去了,贺站长还等着我汇报呢。”
“嗯,小心一些,日本人的间谍可是无孔不入的。”
第七十二章增援宝山
8月23日起,日军第3、第11师团在舰炮密集火力掩护下,向吴淞口铁路码头、狮子林、川沙口登陆,进攻宝山、月浦、罗店、蕰藻浜中方阵地。
战局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此时的唐铭水,亲自指挥军统武装别动队第一大队,也真正的投入到了鏖战之中。
第一大队,已经是上海军统武装特工全部精锐聚集之地。
唐铭水可以尽情的在战场上施展他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东西了。
“不得荣生,即得荣死”
这是他给自己部下说的八个字。
武装别动队成立没有几天,便遇到了一场惨烈的攻防战中。
那是在9月1日,宝山。
宝山是上海长江边的门户,虽方圆不足10里,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向南10里为吴淞炮台,向西10里为狮子林要塞,东北两面紧靠长江,地形呈突出状,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8月31日,当南北两处均已失守,宝山城三面受敌,已成孤悬之势时,奉命防守长江口的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旅长吕国铨,决定派遣第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姚子青率营前往接防。
姚子青时年二十八岁,血气方刚,誓死报国,在接到任务之后,慷慨陈词:
“子青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请旅长放心”
而此时的姚子青指挥的第三营,连同宝山残兵,仅有六百壮士。
但在他们的对面,是日军第三师团第六十八联队的二千五百余人,并拥有海空全方位的炮火优势。
宝山岌岌可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