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自成和函谷关、武关这三处闯军听到的消息都不同,后两者以为李自成被围商洛山,即将弹尽粮绝,而官军主力已经调走,就要出兵援救。
前者听到的,则是李友和吴汝义已经丢失两处关口,但很它地忽有战事,官军主力撤走,让他们两个死里逃生跑了出来。
细细想来,不难发现这些流言中为数众多的致命漏洞,但包括李自成在内,三处闯军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自忖对官军已经很是了解。
早可以追溯到天启年间,老闯王高迎祥就曾与官军进行过多年缠斗,再加上李自成,这个时间就更久了。
起初此类消息传来时,他们还会有所迟疑,但这些年的不断成功证明,这些消息往往都是正确的,是天佑大顺,是暴明将亡。
所以,无论这些消息是多么的不切实际,李自成、李友,就算是对此尚有些疑虑的吴汝义,几乎都是毫不迟疑地出兵了。
首先确认消息无误的是李自成,因为任继荣率部进发到山口处时,远远观看,发现官军果真只有一处大营。
当然,这处营盘的人数不少,足有两三万,人喊马嘶的日夜操训,上方旌旗密布,看起来是战力十足。
但是当任继荣将营盘上飘着的字号旗回禀给李自成,后者却自信的笑了。
守在这儿的当真就是甘肃总兵王世宠的部下,这个姓王的,是榆林将门之后,算是冤家路窄,但李自成却觉得此人是个十足的酒囊饭袋。
当初李自成做大,率部拿下重镇榆林的时候,将此处世家将门连根斩绝,光留在城中总兵级别的大帅,就亲手杀了十几个。
在他看来,这些老将门子弟部下的官军战力都不强,与李友、吴汝义的部队配合,吃掉这股官军,还不是信手拈来。
第六百五十八章:鱼水军民,流寇出山
在闯军和官军的拉锯战之中,闯军向来都是对地主士绅一棍子全部敲死,但凡是地主豪绅之家,落到闯军手中,向来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除此之外,闯营还有从已致仕官员的宅邸中搜索金银存粮为军资,强行裹挟乡野之间的青壮从军的习惯。
这些青壮往往只有最基本的军械和衣甲,也并非每日都能吃饱,在战时只是起到炮灰的效果,为闯军自己的百战老营减少伤亡而已。
官军也常有兵乱,但毕竟是披着朝廷的皮,偶也会有强力上官约束,做事好歹还有几分节制。
但如今的官军已然是悄然改变,皇帝下发罪己诏,亲自增添了新的军律,裁撤了诸多无用的地方总督将帅。
加上连续两任五省总督,陈奇瑜和堵胤锡,也都是有为的实干家,起码崇祯的嫡系兵马,已经全部完成了蜕变。
在百姓看来,实际上已经无所谓谁是官,而谁是匪了,督师和皇帝手下的主力官军,已经成了约束力极强的军队。
在多方面的制约下,各地还没来得及裁撤的烂底子卫所军,也都是有了些许改变,最起码赤贫之民在过苦日子时,他们不会让这日子变得更差了。
这中原之地,经过多年战火,余下的大都是赤贫之民,少有殷实之家,连年的大灾,朝廷的混乱,再加上闯营对富户们的赶尽杀绝,已经伤到了地方上的元气。
可这么多年下来,闯军依旧毫无节制,他们对所有的官绅地主甚至是富商,还是见一个打一个,丝毫不知拉拢的意义所在。
大顺的军队,依旧没有什么本乡本土和国家的观念。
李自成在一六四四年以后,一直都没有建立起一个自给自足的饷银和军械系统,所以流贼们的军饷、补给还是要靠自己去抢夺。
这么多年下来,流贼们每时每刻都是在行军,都是在和来自各地的官军战,就如历史上刚入京不缺军饷、物资时,军纪尚还可以。
但一旦物资陷入匮乏阶段,他们的军纪不可避免的就要开始败坏,闯营的兵士们心理状态普遍变的有些畸形变态。
他们对待平民的手段也是越来越残暴,从前对付富户时才会用的手法,现屡屡也会被使用在百姓头上。
另一方面来说,李自成对待乡绅地主阶级如此不知变通的强硬做法,也就使得全国上下的地主阶级都被推向朝廷这边。
对此,崇祯只需稍加运,地方上的参与豪绅们为自身安危,便会一致向自己这边涌来,自然乐得李自成继续自取灭亡。
天下乱局,稍有家资的人都是把金银财宝埋藏起来。
历史上闯营的人在京师发明了“拷饷”,现如今在朝廷打击下陷入困顿的他们,将同样的手法用在了富户和百姓,甚至是所有人的头上。
李自成的手下各都打着大顺旗号,拷问这些人家资下落的时候,惯用手法都是把人架在火上烤。
说起来,这本是左良在军中拷问豪绅时发明的手法,如今被闯军套用,但他们使用的频率和程度却更甚于左营。
当然,现如今的左营已经被彻底击散,不复存在了。
曾经左良在拷问的时候,这些人把家资藏匿地点交代出来之后,他就会放人离开,这也是做人留得一线。
起码在这一方面,左良要胜过李自成。
闯营则不然,就算是这些人把藏家资的地点交待出来,他们也不会放人下来,就那么将其活活烤死,有些肥胖的人,往往死后一地都满是油脂,极其恶心惨烈。
自甲申年以来,崇祯和李自成之间的鏖战,总归是后者先玩不下去,如历史上一样,鼎鼎大名的李闯王,亲自定下了各种自取灭亡的蠢材举措。
因军队缺饷,各种敛财手段都开始在闯营中显现,对这些不正之风,李自成选择默许,却并非一开始就强力镇压。
除烧烤活人以外,如今李自成的兵马不管在何处都有掳掠妇女的行径,甚至有因为纵兵在村镇掳掠妇人,耽误拷饷资军的事情发生。
起初两年,闯营在做完以后,往往又要堂而皇之的道歉,上官象征性的批评两句,算是还在意大顺朝的所谓国体。
但是现在,他们全然不剩下任何物资储备,不去抢夺,自己就要被饿死,所以闯营的兵士们已经彻底放开,裂变成了真正意义上十恶不赦的流贼。
掳掠完妇人,往往就要当街淫辱,有时候沿河行军的时候,他们又要把女人抢到船上,因为在船上胡搞更加刺激。
更有甚者,若是这些妇女看着岸上的丈夫父兄哭泣,立刻就要将她们砍下脑袋,拎着这些脑袋向她们的丈夫父兄炫耀。
这种种行径,都是如今李自成已经不再得人心,大顺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兆。
甘肃总兵王世忠的部队在商洛山外扎营,除了每隔几日就要按步军操典进行的拉练以外,从不会出营一步。
就算有与地方经过行脚商进行采买物资等活动,也都是照常付价,买多少给多少的钱,不会再出现强买强卖。
几天下来,本听说官军残暴的山中居民都有些惊讶,逐渐的放松警惕,就如今看来,这些官军甚至比流贼还要更好些。
这些事情说起来有些无奈,本来提起官军,百姓们的第一反应都该是放松和感到安全,如今却都是迟疑不定,这自然是多年来各地将帅们纵兵行乱的结果。
即便到了现在,虽然每日报社和厂卫都在宣扬,但百姓见到官军时,往往也还是要下意识的一缩。
崇祯也不着急,毕竟印象是需要天长日久来加深的,只有百姓们真正见到了改革后的官军,才能对朝廷重新生出希望。
看着冒风险来到营中,提醒自己流贼即将来袭消息的当地山民,王世宠有些惊讶,给予银两后,这才安排兵士将他带了下去。
实际上,明知王世宠挡不住李自成出山的堵胤锡,仍旧将他安排在这里,就是要让他被流寇突然袭击,然后大败一场,狼狈撤退的。
山民不知真相,但却冒着被流寇抓到的风险来提醒,王世宠第一次感受到军民之间的鱼水情,忽然有些不甘心就这么打败仗退回去。
百姓对自己如此深切希望,但自己等会就要被打成屁滚尿流,此时再一想想,这也太对不住他们了。
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戏真做
山中已经修整了半个月左右时间的闯军,在七月下旬因某些忽然而来的消息,开始转变策略,轻师急进。
任了谁也没想到,流贼没有跑到湖广,却转头杀回来,与奉命屯驻在商洛山外的甘肃总兵王世宠所部,来了个亲密接触。
战斗发生的一开始,就注定了会是场一边倒的战争。
就过程来看,似乎王部的兵马并没有山东军、宣大军和禁军的那种战斗力,几乎是一触即溃,没有什么过多抵抗。
营盘内的官军零零散散的向四面八方溃败而去,途中还丢弃了无数的骡马、辎重,引起贫穷已久的流寇们一阵哄抢。
本来李自成还觉得实在是太顺利了,王世宠不该只有这点能耐,正在他担心会不会有诈的时候,一个细节让他断定,官军这是真的败了。
他分明见到,许多官军在逃跑的时候,都是如往常那样的崩溃四散,甚至就连大明的金色玄鸟大旗都被无数溃兵踩在脚下,成了灰黄色的土样子。
这一战,官军败的很彻底,败的让所有人相信,他们是真的败了,甚至民间风起传言,说王世宠战无方,被闯贼打成屁滚尿流,毫无的反抗之力。
不过很奇怪的是,无论军中对王世宠如何的非议,五省总督堵胤锡都没有任何让别人将他取而代之的意思。
当然,知道内幕的崇祯皇帝在西安城内坐镇时也会有人来问,谈及自己对这事儿的态度,他的回答都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堵胤锡。
皇帝的圣意至关重要,崇祯都表露了态度,众将虽然不解,却也无法吹毛求疵的继续抓着不放,因而在民间风闻逐渐增多时,军中议论却逐渐平息下来。
从商洛山败退回来的王世宠,刚跑了没几里,遇见武关外屯守的官军部队一同败退下来,两方大眼瞪小眼,谁也没吭声,换个方向接着跑路。
与自己不同,这部分官军之所以安排到武关外去代替原本的山东军,就是为了让他们以假乱真,其实这拨人是真败了。
当王世宠看见这部分明军主将时,第一印象不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是有些不屑的意思。
老子是按计划撤下来,你们这帮早就该换掉的东西,竟然真被流贼击溃,看来这卫所军果真是不顶用了。
当然,这种想法是很矛盾的。
这部分官军不被击溃,吴汝义的部下也就不会相信官军主力不在,继续在武关固守,也就不会有接下来的动了。
继续向北一路溃退,最终王世宠的部队抵达了议定的会合地点“洛南”。
在洛南,山东军的部将周世锡早率本部三千精兵在此设好大营,为王部准备了新的辎重和衣甲、骡马更换,还配置了炮营。
两方一合军,王部也就摇身一变,从前不久那支商洛山被打成屁滚尿流的官军部队,变成了军备改革后正儿八经的明军野战兵团。
拿下官军在商洛山外的大营之后,闯军得到了王部刻意留下的辎重和补给,这个时候如果李自成掉头直接跑到湖广去了,只怕堵胤锡会悔恨地唾骂,这个无耻闯贼
然而人毕竟都有贪欲,官军北面看来是又出了问题,如今留下的官军人马虽多,但战力不强,李自成尝到甜头,自然要打算继续向前,壮大自己。
不过李自成也不傻,知道西安拿回来对他意义不大,所以这次他也不是要反攻陕西、河南,目的很简单,就是与李友、吴汝义会合后掉头进入湖广,在那里东山再起。
按地形来看,武关距商洛最近,所以李自成打算先与武关的吴汝义会师。
八月初五,拿下商洛山外王部大营的闯军,开始心满意足又有点小期待的北上,直奔着山阳行军。
山阳留守的官军这时候也被吴汝义率部击溃,所以李自成也在前几日与武关的大顺军取得联系,双方商定的胜利会师地点,就是山阳。
若说当时王部大营只是让李自成打消了一部分疑虑,那吴汝义的来信,就让他彻底没了任何顾忌。
怎么回事儿呢,因为据吴汝义所说,山阳官军溃败的非常真实,就和以前他们击溃官军的感觉一样,根本不可能是演出来的。
留守在山阳的官军大约有五六万人,总兵就有两人,甚至军中还有一部分的小型火炮和马兵,这已经是非常重视一个地点才会有的安排了。
最开始双发打的也是你来我往,互有胜负,那是因为吴汝义在试探,随时打着撤回武关的心思。
后来他发现这些官兵是在玩真的,自然也就开始动真格的,一下子就砍了其中一名总兵的脑袋,余下那个便忙不迭的带着残部魁向南溃败。
据说李自成在由商洛向山阳进军的途中,还遇到了这部分官军,趁势掩杀,获得了不小的收货。
很快,李自成和吴汝义的两支闯军,非常顺利的在山阳胜利会师,在这之后,他们也没急着继续向函谷关前进。
下令修整的时候,李自成也和吴汝义就他们所知道的情况,对如今陕西官军做了简要分析,得出了一致结果。
官军主力根本不在陕西,可能是调到它地平乱去了,所以崇祯才会在这一带安排了如此多的卫所军,想要迷惑让自己不出山。
讨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