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其中就包括内阁首辅魏藻德、内阁次辅蒋德璟与宋应星、毕懋康、毕懋良等人。
第二天,朝廷关于澳门之事的决议就传了出来,经由报纸和公文两种方式传达天下,半个月内,整个京畿便是咸所闻之。
“听说了吗,朝廷要对那些长毛怪动武了”
“谁能不知道今日报纸很多篇幅都在说此事,十几年了,真是解气”
“谁说不是呢,当年的两广总督王大人,就是为了咱大明才死在这些毛子的手上,陛下如此做,可真是给天下人出了口气”
一个京城酒肆之中,每日都有各方来往的行人与宾客聚集于此,谈天说地,以往的时候,他们交谈的内容大多是天南海北,上至建奴、流贼的攻城略地,还有朝中的朋党之争等军国大事,下则到山东私盐、山西与九边的茶马等各种私活交易和地方情况,都是应有尽有。
全国各地都有星罗棋布的厂卫听记与密探,他们就像围绕在皇帝身边兢兢业业的的卫星,一旦发现任何不利于朝廷、皇帝的消息,最后都会荟聚到位于冬暖阁的御案上。
这种人来人往的地方,往往是探听情报和民情的最好地点,按规定,三厂一卫在京师的每个茶馆、酒肆与客栈都有长期的听记,每日三报都是必不可少。
就从前些时日开始,大部分人的谈话内容已经从五月份长平公主与张煌言的婚事,变成了如今大明和葡萄牙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
这可是大明朝自万历援朝以来,首次和世界上承认的其它国家爆发冲突,这种冲突不同于大明与建奴、流贼这些不被世界所承认的政权长期的战争,一个处理不好,就将会爆发真正的国战。
汉与匈奴的国战前前后后打了一百三十多年,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了转折,最后以匈奴彻底战败西逃而告终。
历史告诉我们,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旦爆发,除非其中一个俯首称臣,不然就会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朝廷这么走,可是一步险棋啊”忽然间,一个说书的面色忧虑说道。
他这么一说,周围的酒客行人们顿时就来了兴趣,纷纷围拢过来。
“怎么说”
“你他娘不过是是一个说书的,懂什么军国大事,在这里瞎说,当心老子抓你去报官,如今的顺天府尹大人可是个刚正不阿的好官”这时,一个胖子大大咧咧的嚷道。
“就是”
这胖子话音刚落,另外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便是一拳捶了下桌子,高声道:“嚷嚷什么,都嚷嚷什么让他把话说完,俺看他能说出什么好话来”
“我瞎说”说书的一听,当时就来气了,一脚踩在桌子上,手舞足蹈的道:“跟你们说,咱们大明如今内部不稳,流贼遍地外边儿又跟建奴又打了几十年没分出胜负,东瀛和棒子也在隔岸相望、跃跃欲试,要是再与老毛子们开战,那不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吗”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说书的喊完,周围人各自沉思,纷纷是点头,都觉得有道理。
现在这情况,大明可不能垮了,大明要是垮了,他们的小家也就基本玩完了,正这个时候,起先那汉子却冷哼一声,道:“俺还当有什么了不得的言论,没成想,全是一堆屁话”
说书的瞪了一眼这汉子,汉子也是毫不示弱的瞪回去,并且适当的撸开袖子,露出自己肩膀上殷实的肌肉晃了晃,那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
见这书生被自己吓了回去,汉子起身说道:
“要么说当今陛下派厂卫捣毁东林书院,俺看,这般做法实在是太他娘的对了书生误国,人家毛子都踩在头顶拉屎了,你居然还要隐忍隐忍到猴年马月要是不打回去,大明岂不成了天下人的笑谈”
“这位兄弟说的不错,对路子陛下要打,我明日就去参军”汉子说完,又一个青年男子出来看了他一眼,说道:“老子早就看这些长毛怪不顺眼,是该让他们知道知道咱们汉人的厉害”
感谢书友161300币、汉帝明宗500币、永恒殒鸩200币的打赏
第一百八十章:封赐
巩永固刚刚来到南京城,正陷入江南的繁华而无法自拔,这边崇祯皇帝和内阁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议,向葡萄牙人摊牌
这次前来宣旨的除了司空见惯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凤翔之外,还有京师的新建伯王先通,对很多人来说,这两个人都不简单。
去年国难之时,李凤翔走南走北,到处传旨,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事谁都知道,虽然中间出了顾媚那件事是因为他错领人进宫,但这并未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李凤翔是个太监,虽然在大事上尊奉圣意,但是私下里却是个十分贪财和阴狠的人。
有司官员深知此理,奉旨清查顾媚刺帝之事的时候,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往正得宠的司礼太监身上去查。
要知道,现如今皇帝最宠信的可就是太监,更别提李凤翔还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之一,为当时国朝的安定立了大功,只要稍微在皇帝陛下耳边吹吹风,就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其实这件事对于有司官员来说,还真是很难办,李凤翔不能去查,去查皇后更是以下犯上,但为了平息皇帝的怒火,却又不得不找个替罪羊。
最后,大理寺和刑部官员一致认为,将顾媚引荐给皇后的实际上是另有其人,主谋乃是一个叫高文彩的锦衣卫千户。
最后的处置是这样的,高文彩被革职,并处以革职戍边三年的惩戒,李凤翔和周皇后则是受到崇祯皇帝的严厉切责,说白了,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这两个人在当时那个情况,是根本扳不倒的。
如今的李凤翔深受崇祯皇帝宠信,在司礼监诸多秉笔太监之中,已是位居前四名之列,除了无可撼动的首席秉笔大太监王承恩以外,唯有王德化能压之一筹,足以称得上位高权重。
至于新建伯王先通,此人乃是崇祯皇帝在去年托以君命的心腹之一,没有任何黑点,如今是京师城防军外城的营官都督,手握一方军权,也是地位显赫。
崇祯皇帝在去年杀伐果断,可以说是杀了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这种做法的效果也很显著,起码如今在京城已经是说一不二,旨意在当天就已经拟好被火速发往福建。
大约是一个月之后,李凤翔一行人来到位于福建晋江的安海镇。
李凤翔在路途中了解到如今郑氏早福建沿海的势力之大、之广,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心中所想,来到安海镇以后,更是坚定了这个想法。
一路上的地方官员,无论文官还是武将,提及郑氏以后,都是战战兢兢,无论李凤翔怎么问,都不肯多说出一个字。
看着眼前的安海镇,李凤翔和王先通对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眼神中看出震惊与忌惮。
这里虽然还是大明领土,但到处来往的却全都是郑氏丁口和各国的商户,码头停靠着起码十几艘郑氏运船,除此之外,又要有延伸到海平线的各国商船来来往往。
河道从海上一直延伸到安海城最里面的郑府,至于当地的官府衙门,早就是个可有可无的摆设罢了。
路上,李凤翔等人还了解到,早在崇祯三年郑芝龙开始在安海安置府邸时开始,这里的其他居民便是陆续搬迁,经过正是十余年的京营,这个小镇,如今的规模竟丝毫不亚于一般的北方州府大城。
不仅如此,郑芝龙还在安海镇码头修建了海关,在城外扩建了外城及瓮城,城头飘扬着两面旗帜,一个是今年新定下来的大明国旗,另外一个,则是郑氏令旗。
本该由大明兵士巡逻的城头上,此刻却全都是蓝色甲胄的郑氏兵丁。
来到位于安平桥北侧不远处的郑府,李凤翔和王先通再次吃了一惊,郑府之豪华、宽广,根本不亚于京师的一般王公府宅,甚至犹有过之。
郑府西从西埭抵西港,经过海关河道直达北垵头,南临安平桥头,又直通五港口岸,粗粗望去,占地该是不亚于百亩。
一路走进,李凤翔发现郑府的主构为歇山式五开间十三架式,三通门双火巷五进院落,两旁又有翼堂、楼阁,亭榭互对,环列为屏障,周则以墙为护,疏以丘壑、亭台、精舍、池沼、小桥、曲径、佳木、奇花异草,应有尽有。
郑氏人丁于此其间来来往往,热闹异常。
当时郑芝龙正在和郑鸿奎、顾大瑄等人在中厅孝思堂内商议家事,忽然听闻朝廷钦差来到,经过简单商量之后,郑芝龙决定暗中设伏,假象接旨。
“圣旨到,福建海防都督郑芝龙接旨”不多时,郑芝龙等人刚刚准备完成,就见一名穿着红色杂蟒纹饰的太监以及一队鲜衣怒马的缇骑来到孝思堂。
郑鸿奎与郑芝龙对视一眼,从衣衫服饰上就能看出来传旨的太监身份不小,两人交换了个眼神,这才是上前几步,高呼:
“臣郑芝龙,接旨”
李凤翔清了清嗓子,尖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福建海防都督郑芝龙,自附朝廷以来,逢战必捷,履立大功,荡平沿海,朕为天下将士计,决意于即日起擢卿为福建海防总督,加封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总领福建海防御倭、御夷之事。
又,近期澳门葡人毁约背盟,私占国朝土地、私建堡垒,百姓深受其苦,朕知晓其害,甚忧、甚怒。着卿全权主理此事,若成,朕亦不吝封赏也钦此。”
“臣郑芝龙接旨,谢过吾皇万岁万万岁”郑芝龙一众郑家人均是跪拜在地,高呼万岁。
传旨后,见李凤翔似乎还有话要说,郑芝龙便是挥手示意施大瑄等人退下,单独将李凤翔留下。
“李公公还有什么事要交代的吗”
闻言,李凤翔点了点头,拉着和郑芝龙单独走到一侧,说道:“咱家这次可不是来要份子钱的,是真有要事相商,郑总督可曾听说多年以前朝廷和葡萄牙人的协议”
“此事在下有所耳闻,不过已经是多年以前发生,怎么,这些毛夷最近又闹出什么茬子不成”郑芝龙点了点头,用浑厚的声音说道。
“呵呵,郑总督猜到就好。”
李凤翔冷笑一声,脸上露出不屑,继续道:“陛下设立三局,要用遂发枪和火炮装备新军,向葡萄牙人购买火器制造之法,但谁成想,这些人与上次如出一辙,要求更甚。”
“”
“砰”听完李凤翔所说,郑芝龙也是怒极,一拳砸在桌子上,说道:“这简直是信口开河,将陛下放于何地”
说着,郑芝龙正色又道:“公公请放心,既然在下接受了朝廷的封赐,对付此类鼠辈,替陛下分忧,便是分内之事”
李凤翔看郑芝龙不像演戏,说道:
“陛下若知郑总督如此说,向来也就宽心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
“大瑄,快去送送公公。”
在李凤翔与王先通等人离开后,方才还是笑眯眯的郑芝龙脸色立马沉了下去,在众人的注目之下静静走回自己的位子上坐下,淡淡问道:
“你们怎么看”
众人面面相抵,半晌无言,过了许久之后,郑鸿奎第二个走到下位坐好,笑着说道:“还能怎么看,很明显啊,看来朝廷这次是没有办法了,不依靠咱们郑家,根本就是对葡萄牙人无可奈何。”
“二爷说的是。”
刚刚送走李凤翔等人的顾大瑄人还没到,声音却先到了,也是笑着说道:“小的恭喜老爷升任总督高位”
“这回老爷坐在这个位子上,那些聒噪许久的文官们也就不敢再说咱们郑家是走私获利了,毕竟,就连当今的皇帝陛下,都要靠着咱们郑家的水师啊。”
“是啊是啊。”
“圣旨中方才还说了,老爷这次若是能办了这件事,朝廷将会不吝封赏啊”
“到了那个时候,老爷可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勋戚了。”
看着周围一众人脸上恭维的神情,郑芝龙脸色却愈发的难看起来,这件事要是真有表象上看起来这样简单就好了。
沉默良久,郑芝龙并未直接回答,却是转头问道:“四弟,福松在南京怎么样了,可还顺利”
郑鸿奎没想到郑芝龙忽然间提到这茬,也是楞了一下才说道:
“嗨,还是老样子,福松是咱们郑家的人,那些官员巴不得对他毕恭毕敬的,说是每日登门送礼的就有不少,达官显贵都有,又哪里有什么不开眼的敢找什么麻烦
对了,上次福松来信说大哥为他请那个姓钱的老师还算不错,在东林中也是久有贤明,这位钱老给他起了新名字,单名一个森,表字大木,大哥以为如何”
“哼。”
这次郑芝龙和历史上的反应不尽相同,他用力拍了下椅子的扶手,反问道:“郑森此名是何寓意”
郑鸿奎道:“据钱老所说,此名有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
“不成,我以为不妥。”
郑芝龙刚刚听完,便是斩钉截铁的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名字一出生就定了,怎能轻易换改再说了,朝廷前段时间对复社的旨意四弟难道还不知道”
“这个我自然清楚。”
郑鸿奎笑了笑,说道:“不过复社是复社,与钱老先生何干,起个名字而已,又有什么所谓”
“哼,复社便是东林,东林便是复社。钱谦益那个老家伙为东林党魁,复社那所谓昏君实录一书你以为他一丁点儿不知
小说推荐:【泡菜中文网】《高武纪元》《不可以离婚》《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我能继承角色天赋》《庆余年:范府大宗师》《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从行星总督开始》《松田的酒厂二周目》《撞星》
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