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中文网

分节阅读 74

有任何人再敢对复设蓟镇之事说三道四。

像是永平府、遵化还有中屯卫的各个文官武将不断来蓟镇城,开始与黄得功送礼寒暄。

对于这些,黄得功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但事后却是将全部礼物交给当地锦衣卫千户,又将送礼的人列成一个名单,一并上交。

且不说锦衣卫对此事如何反应,在重建蓟镇的过程中,黄得功逐渐发现三屯营对蓟镇防戍的重要性,便是上疏建议崇祯皇帝重设三屯总兵一职。

这样一来,也能与蓟镇镇城形成夹角,更容易戍卫京师。

蓟镇城与三屯营旧址相距不过十余里,如此近的距离之下,一般人都不会想朝廷在此地安置一个协守总兵来牵制自己,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也是人人都懂。

黄得功这个奏疏在许多人看来,那是傻子一般的言论,但他却根本没有考虑过这层,全心全意的只是想把蓟镇再建起来。

黄得功实际上和崇祯皇帝想到一起去了,要是三屯营派一个得力将领建起来,蓟镇的卫戍也就提升了一大截,京师便不至于只有山海关一道屏障。

山东总兵刘泽清被朝廷官军合力围剿之后,牟文绶累功升任山东总兵,崇祯皇帝采纳了黄得功的建议,启用杨肇基之子杨御藩复为三屯总兵。

说起来,杨御藩还真是最适合三屯总兵这个位子的。

其父杨肇基征战一生,最后死在三屯总兵任上,崇祯皇帝让杨御藩回到三屯营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希望杨御藩能继续其父忠君为国的事业,和黄得功为朝廷守好北方。

当时身在山东莱州的杨御藩听闻此事,当即激动的不能自己,立即带着杨部兵马北上前往三屯营赴任。

三屯营这个地方,对于杨御藩和杨家来说意义重大,算得上是比较熟悉,杨肇基于此镇守多年,在本地的百姓与军将之间也是颇有力度。

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蓟

这天一大早,废弃已久的三屯营迎来一支自山东而来的朝廷兵马。

这支兵马人数约在七千人左右,前排兵士全都披着铁甲,队列中间还有八百余人的步弓手和火铳队,最后则是跟着不少推车拉车的辎重兵,麻雀虽小,但也是五脏俱全。

为首将领身旁一副杨字高招旗,低过兵士手中大明帅旗一头,杨御藩身披陈旧铁甲,头戴制式铁盔,虽然没有黄得功那般虎背熊腰,但也显得英姿飒爽,颇有威严。

待至城下,杨御藩和家丁纷纷下马,看着眼前矮旧的三屯城,也是有些感慨的道:

“自家父为国捐躯至今已有十三载,我总算是又回来了。”

说着,杨御藩不经意间攥紧拳头,又道:“见得此城,亦如昔日家父谆谆教诲尽在耳边,我杨御藩定要继承家父遗志,戍卫京城,舍命不惜”

“是啊将军,这多亏了当今天子圣明,明晓蓟镇戍卫于京之重,时下有虎山营协助,弟兄们也是放心许多,都能撒丫子干了。”

一旁参将宋昱笑了笑,点头说道。

带着兵士们进入城中,杨御藩来到城头,看着前方蓟镇城方向,说道:

“想曾经,黄得功出身勇卫营,不过是营内一小小副将,谁成想现如今他南北转战立得大功,身封侯爵,圣上又钦命其部为虎山营,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哪”

“说起那勇卫二营,不论在山西战死的孙应元,还是如今的黄得功,就不曾有一个孬种。”

宋昱说到这里,看向京师方向,继续说道:“圣上如今重建了四卫营,希望这个四卫营,还是从前那个四卫营。”

杨御藩点点头,不置可否。

这话说的在理儿上,勇卫营的转战南北,出身勇卫营的无论将军还是普通兵士,至今都不曾有一个孬种,黄得功还有其部的虎山营便是真实写照。

两人正打算再说些什么,却忽然见前放有所烟尘,不过两人没有紧张之色,这很明显不是敌袭,因为看烟尘,最多也就是十几匹马。

果然,一行十几骑来到三屯城前,居然是听到消息的黄得功亲自带着家丁赶来。

杨御藩想到挥师虎山营的人,但没想到黄得功会亲自前来为自己接风洗尘,当下面色动容,赶紧和参将宋昱下城相迎。

黄得功哈哈大笑,直接与他抱在一起,“翰城杨御藩字你总算来了,有你坐镇三屯,黄某也能安心了”

“黄帅说的哪里话。”

杨御藩哈哈一笑,话音转处,却是神情黯淡下来,说道:“不知黄帅镇城建得如何了”

闻言,黄得功也是叹口气,说道:“多亏皇上给蓟镇拨了五十万两,这才不至于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谈及与此,杨御藩与黄得功边走边道:“黄帅可曾听过皇上为保蓟镇在京师中将翰林编撰陈名夏诛杀三族的事”

“听说了。”

黄得功虽然是个糙汉,但却也能从此事中明白崇祯皇帝对蓟镇戍卫的重视之情,“有关此事的流言蜚语在京师一带早已是无风而起,甚至,黄某还听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

“哦”杨御藩来了兴趣,说道:“陛下圣明如此,京中又有三厂一卫和京团卫营,士子又能怎么办”

“京师局势已定,士子们固然无法成事。”

黄得功呵呵一笑,说道:“但黄某却听说已经有人在南京密谋令立新帝了。”

“什么”杨御藩大惊失色,下意识的朝周围去看,见到三屯一地全都是自己的部下这才反应过来,回身道:

“这等大逆不道之事,那些士子也能做的出来想来只是流言而已,黄帅不必往心里去。”

“呵呵。”

黄得功是个直性子,并不怕什么流言蜚语,他直接了当的向杨御藩表明心迹道:“黄某不管这流言是真是假,我只相信无风不起浪”

“如果有人生出了僭越之心,胆敢对当心皇帝陛下图谋不轨,那黄某必定带着虎山营杀到南京,取他项上狗头,这才能不枉费陛下对我等的大恩大德”

杨御藩心思和黄得功一样,只不过是他心眼比较多,明白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看着黄得功询问的眼神,也是道:

“黄帅所说不错,当今皇上圣明,若是流言成真,吾等必当誓死报效皇恩”

黄得功这才放心,指着喜风口的方向,说道:

“但如今这还只是流言,你我二人要将陛下的旨意放做第一位,蓟镇越快建起来越好。喜风口这个地方,翰城觉得如何”

杨御藩点点头,想想说道:“戚帅有云:三屯营,去喜峰二舍矣,忠义卫三百户屯地也,左山海,右居庸而绾毂其中,以要贡路示重。”

“戚帅之言至今仍能沿用,只是忠义卫不在,不知黄帅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年来建奴入寇,均是由喜风口所入。在下觉得,除三屯营与蓟镇城以外,喜风口需立即重建,京师戍卫,此地不可或缺啊。”

黄得功嗯了一声,点头说道:

“前日黄某曾去喜风口视察一番,发现此地守备早在多年以前就率部潜逃,至今不知去向。”

“不过也有好消息,这喜风口的城关底子还在,在我看来,只需稍加修缮便是坚城一座,不话说回来,喜风口城关重地,防卫起来又要分兵,你我兵力不算充沛,如何是好”

两人步行来到刚刚收拾出来的镇城大堂之中,杨御藩实际上一路闲着无聊,都在想自己到达蓟镇之后该怎么做才能最快恢复蓟镇对京师的卫戍。

听见黄得功的话,杨御藩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京畿一带屯堡形势图命人铺展在墙上,指着喜风口说道:

“黄帅请看,我部三屯营距虎山营镇守的蓟镇城只有十几里,而镇城距喜风口也不过二十里出头,轻骑快马,半日之内便可抵达。”

说着,杨御藩走到黄得功身旁坐下,又道:

“所以在下认为,在蓟镇城与西风口之间,旧有墩台五座,料想这些墩台至今已经废弃,便由你我各出部下两人负责守卫,此事还需拟一份奏疏让圣上批示。”

“如果时间充足,待三屯营和镇城防卫全部完成,黄帅可再拟一份奏折,建议将各个墩台墩军的家属迁到墩内居住。戚帅有云:自古守边不过远斥堠,谨烽火。”

“现如今蓟镇军备废弛,墩台只用来瞭望烽火便是足矣。一遇敌情,墩台就可瞭望到喜风口关上火警,不出一炷香的功夫,敌情便能传到三屯营和镇城”

黄得功倒还真没想过那么多事,听完杨御藩一席有条有理的话之后,起身抚掌大笑道:

“翰城不愧为名将之后,陛下将你派到此地来协守,真是高瞻远瞩,接下来就这么办”

第一百四十六章:闹剧

且不说黄得功和杨御藩在蓟镇一带如何搞得风生水起,山西大同一带的战事,却是从白热化开始逐渐向朝廷方向倾斜。

李自成最开始带着百万大军意气风发的在陕西西安誓师,两个月不到的功夫,几乎就夺得了大明朝的三分之一江山,看来也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大顺军所到之处的朝廷兵马几乎都没有组织起像样儿抵抗,文武官员更是蜂拥前去投降,就算偶尔有几个为国战死的,那也根本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然而时运不济,就在这个人人都以为即将改朝换代的节骨眼上,李自成听信了牛金星和宋献策谗言打压李岩,间接导致了军中主将离心离德,已经投降大顺的总兵白广恩更是因此和李自成彻底决裂。

本以为白广恩就算回去也不会再受到重用,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崇祯皇帝不仅重用了白广恩,而且直接让他充任九边之一大同镇的总兵官,又加封了左都督,地位甚至比投降之前都要高。

紧跟着没多久,传来刘芳亮南路全军覆没,黄得功、唐通等人率朝廷大军接连两次大捷的消息。

李自成更是因此变得有些多疑,连杀几人,逼着全军要把宁武关攻下。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狗日的明朝居然还没到该亡的时候,看样子还能把今年再给苟延残喘过去。

按说大明朝已经没有什么人再能力挽狂澜了,李自成就算今年打不下京师,那也是迟早的事儿,西北一带局势已定,朝廷除非出关决战,否则也难翻盘。

这种想法在李自成的心里也是根深蒂固,直到崇祯皇帝启用了一个人,一下子让大顺的文臣武将们紧张起来。

此人便是再次被任命为五省总督的陈奇瑜,这个人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流贼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了。

陈奇瑜可以说是继洪承畴、孙传庭之后最有为的五省总督,甚至在某方面来说,他比卖国求荣的洪老贼更加让人尊敬。

想当年,陈奇瑜还是四省总督的时候,便是先剿延绥,又清湖广、再靖陕西,在一年之内,几乎把中原一带的流寇清剿一空。

陈奇瑜虽是文臣,但是在各个军将之中也是颇有威信,只说有名的长腿将军贺人龙,许多总督都是调他不动,对朝廷也一向是阳奉阴违,可但凡陈奇瑜调令,他几乎是无有不遵。

事实上,正是陈奇瑜担任四省总督的那段时间,贺人龙尊奉调令与诸镇兵马转战南北,被流贼直呼为贺疯子,也是一员悍将。

陈奇瑜事业的顶峰是策划了车厢峡之围,四省官军联合进剿,一步步把李自成和张献忠逼近车厢峡,最后差点就被陈奇瑜一股脑儿给剿灭干净。

可惜后来陈奇瑜有些自傲,觉得万事已定,轻信李自成投降之言,大意失策放走了被围困的流贼,从而酿成大错。

不过话说回来,李自成还是想不明白,就崇祯皇帝那狭小的气量来看,被充军戍边的人就根本不会再被召回任用,这次怎么又把他给弄回来了

陈奇瑜又回来了,而且这次还是手握军政大权的五省总督,据说崇祯皇帝离京之时在平台召见于他,钦赐尚方宝剑,这权利比起当年,甚至说是更大了

不过李自成也没什么好慌的,如今陈奇瑜虽然是五省总督,但自己也已经不比当年,麾下百万大军在各地连战连捷,岂是一个陈奇瑜就能阻止的。

自陈奇瑜被任命为五省总督的消息以后,李自成便是在密切关注着他的动向,往常五省总督南下都是要提前规定总督署所在,也就类似于后世的指挥所,好让其它的文武官员有个准备。

但这次有点奇怪,陈奇瑜什么时候离京的李自成没消息,但陈奇瑜的总督署在哪他也毫不知情。

不止如此,甚至于陈奇瑜手底下带着多少兵马李自成也是压根不知道,第一次,李自成有一种自己啥也不知道等着对放出来发难的感觉。

虽说自己势大没什么好怕的,但毕竟陈奇瑜不是庸才,加上李自成心中仍然有阴影,便是开始不断派人到处打探消息。

实际上,陈奇瑜深知山西局势已成定局,自己再去已经于事无补,反倒是给周遇吉他们三个添乱。

离京之前,陈奇瑜辗转反侧,决定走一步险棋,所谓兵行险招,方能有所胜算,现如今陈奇瑜所做的和崇祯皇帝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崇祯皇帝在京师以毒攻毒,用东林党的性命立威,用他们的财产养兵,陈奇瑜算是一支奇兵,这次南下他并不打算大张旗鼓的去,打算给李自成来一个釜底抽薪。

陈奇瑜也知道地方上可能早有奸细,就算自己用五省总督的名义散发檄文抽调各部官军联合进剿,于事无补不说,更可能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李自成只需要随手派出一支偏师就能将自

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朕,剩者为王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倒拔三国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继兄不善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朕,乃万岁!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玄天宗修行记事谍海无名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我在异世界召唤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HP)Forgive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谍战风云录:大宋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大宋小农民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大唐小说家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我在水浒做奸商带着美女闯三国最狂上门女婿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臭县令朕怀孕了我家娘子太体贴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明末:边军不退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大明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