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
李有成和一队番子护卫在这里。
崇祯皇帝走上临时搭建的演讲台,清了清嗓子,对下面哄乱的各地官军大声喊道:
“大明的将士们,今日朕亲临此地,方才知道你们这些年来过的有多苦朕想说,大家辛苦了,是大明对不起你们”
“朕御驾亲征,是看不惯那些流贼的嚣张态度。是,朕不会打仗,甚至可以说对兵事一窍不通但正是因为如此,朕才需要你们,这大明才需要你们”
“可能有些人打着投降的主意,觉得跟着流贼或许也没什么不好,朕不是要算账,而是要告诉这些人他们是大错特错”
说着,崇祯皇帝脸上升起指愤愤之色,指着南边说道:
“就在那边儿,流贼前些日攻破了保定府城,传来的都是开仓放粮、逼杀贪官的消息,可大家知道他们还做出了什么见不得人的阴暗勾当吗”
看着兵士们窃窃私语起来,崇祯皇帝呵呵一笑,自顾自说道:
“此等十恶不赦的流贼所过之处有如飞蝗,他们拆毁房屋,随意践踏良田,甚至生拉硬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却是强逼百姓跟着他们去送死”
“你们想想,要是大明没了,朕这个皇帝死了。你们的妻儿老小从此就要和你背负千古骂名,世代被人戳脊梁骨,要跟着流贼过这种朝不保夕,随时可能被拉出去当炮灰的日子,你们甘心吗”
“朕今日亲自下军,对大家的处境和遭遇也算是有些了解。所以,朕今日在这里给将士们一个承诺”
说着,崇祯皇帝抽出腰间天子剑,咬着牙在手中划出一道不算很深的血口,举起来让每个人都能看清楚,才是继续说道: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朕此前曾在京城给过一个口头承诺,那朕今日就来点看得见的,实际的好处”
说罢,崇祯皇帝对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德化说道:
“王德化,拟旨”
“其一,户部暂先拨银五十万两,着工部配合各有司衙门,于钟楼旁侧择址修建忠烈祠,有明一代,忠烈祠香火永不断绝,后世皇帝务必遵循”
“此事差东厂、锦衣卫联合监督,若有不法之臣胆敢贪污官银,侍郎以下,厂卫皆可先斩后奏”
“其二,今后凡我大明百姓,户有参军为国效力者,三年之内免除全部赋税、徭役,退伍后每年都可凭军籍与战功到当地官府衙门领取相应的种籽、农具等奖励。五年之内,徭役仍免”
“其三,若为国战死者家为世代军户、佃农,除供奉忠烈祠以外,可在子袭父职降三级与免家中其余子女军户、佃户身份之间二选其一,并且家中子女之中想要考取功名的,可直接移送当地村塾、里塾念书。”
“无论今后其子女是否考上州府社学与县学,至十四岁之前,一概学务费用皆由官府出资。再加一条,每当逢年过节,当地官府必须要委派专人前去慰问,若有所需,官员不重视者,革职问罪”
“其四,撤消洪武年以来的屯守之制,自此之后所有卫所军户,只备战,不耕守,种地劳务由军户家中出一至三名男丁负责。若仍有驱使军士耕种,或侵占良田者,无论职务身份,立斩不赦”
“其五,责户部有司各部院以京畿为中心,统计补发各地驻守官军累年积欠之军饷;责工部及兵仗司、军器司各相关衙门,回收各地驻守军队老旧器械,补发累年积欠之衣甲、兵械。此事若有怠慢,斩首官”
说完,崇祯皇帝舒展口气,继续道:
“着司礼监将此诏传达天下,咸使闻之。”
宋代开始,抑武重文开始流行,让自家孩子考取个功名,将来好光宗耀祖的想法成了每个人心中的想法,至于参军报效国家,为了建功立业的那群武夫,则成了别人口中的笑柄。
甚至于参军者要在脸上刺字这种和罪犯别无二致的情况也会出现,这就使得秦、汉、唐以来中原男儿的尚武精神越来越弱。
赵宋以来,士大夫和皇帝共坐天下的情况便是常态,除非遇到洪武皇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这样文治武功样样都行的圣君,皇权才会超越士大夫群体。
这种道理就算没读过书的大头兵都能懂得几分,对于满朝的士大夫来说,今日崇祯皇帝将要传达天下的诏令,到处都透露着与宋代以来格格不入的气息。
首先,军户的屯守制度被彻底废除,军队终于只是为了战斗而生;其次,朝廷对参军者及其家属的待遇政策有显著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武将和普通大头兵在社会上地位的提升;其三,忠烈祠的兴建,更是开了赵宋以来,武夫不入祠的先河。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文人靠笔杆子载入史册,粗鄙武夫大字不识一个,自然要靠玩儿命来建功立业,这本就是对等的两件事,抑武重文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国恒以弱丧,而汉独以强亡
倘若武将拼死拼活几十年,好不容易混了个实镇一方的大将,地位却还不如一个读了几年书的文官,又有谁还会为了朝廷死战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自崇祯十七年四月底的这一天起,在崇祯皇帝的远见卓识之下,被压制了几百年的尚武精神终于是要在中华大地上重新崛起了。
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游行示威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不是怕死,而是害怕自己被朝廷忘记,甚至于被自己的后辈忘记
这些大头兵害怕被人忘记,害怕自己的家人后辈得不到任何保证,再加上朝廷没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发下任何饷银,自然是军心涣散。
有了忠烈祠这个政策,兵士们的这个担忧便是立刻烟消云散。
战死者,无论官职高第、出身贵贱,皆可入祠享受香火,他们的名字,还有各自为之牺牲的英勇事迹,都会被世人所铭记。
在这之后,朝廷会以京畿为中心,陆陆续续补发累年积欠的军饷,并且只要为国效力就有很高的待遇,若是自己为国捐躯,战死在沙场之上,孩子和妻子都会因此而得福。
有一点至关重要,他们幸存下来的孩子可以自己选择,要么降低三级袭承父辈职位,要么摆脱压在身上两百多年的军户、佃农身份,从此真正的成为自由人
大明开国两百七十六年来,卫所制度一直都是压在所有军户身上的一座大山,许多孩子还没等出生,就已经被挂上了军户这个下等人的标签,并且永世无法翻身。
这个政策让许多大头兵见到了翻身的机会,不由得为之热血沸腾,甚至想立即冲出去和流贼拼命,用自己的命,让自家子孙翻身过上更好的日子,简直是再划算不过
没了军户、佃户的身份,由于家中战死者的荫福,孩子们甚至可以选择弃武从文,不经任何选拔,就可由朝廷差人送入村塾、里塾读书,在十四岁之前的所有学务费用,都由当地官府出资负责。
这简直是摆在眼前都不敢相信的好事,大头兵们都是嘿嘿的傻笑起来,不少人闭上眼睛拼命想象,去想自己战死的若干年后自家出一个举人,或是自己侥幸存活,并且获得战功,光宗耀祖的场面。
崇祯皇帝重视武将,为普通兵士和百姓谋求真正的福祉,这种诏令极其大胆,甚至是公然违背祖制,在有明一代,可谓是开创先河之举。
然而,此举却遭到了近乎全天下士人的集体反对,江南复社几度集会,号召天下士子公然反对天子诏令。
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得知此诏,立即在家中私会候方域等人,至于他们究竟是密谋何事,尚还不得而知。
江南复社的朝廷学子们在接到诏令的当天,便是在南京城举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游行示威,甚至惊动了南直隶镇守太监刘福。
刘福当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听曲儿喝茶,惊闻此事,差点没将手里的茶杯打碎,不过他动倒也不慢,一方面向北京上疏说明此事,另一方面则立即派人联络南京守备、魏国公徐文爵。
两人商议几句,都知道事态的紧急,最后又去找参赞军务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因为按规定,需得镇守内臣、守备勋臣与兵部尚书一同盖印签署方能调兵。
不过这个时候史可法却并不在南京城,早在一个多月以前,他就因为接到李自成北伐的消息率兵北上勤王去了。
三缺一,按祖制来说是根本无法调动兵马的,刘福为一个太监,自然是不敢承担这种罪名,但徐文爵身为南京勋臣之首,却也是畏首畏尾,不敢做主。
当身在黄村大营的崇祯皇帝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江南复社在南京城游行示威的第四天之后,可想而知,现在的南京城究竟已经乱成什么样子了。
“砰”
崇祯皇帝在中军帐内拍案而起,指着前来报信的标兵,说道:
“拟旨,起用马世英为南京吏部尚书,让刘福和徐文爵立即盖印调兵,如果有士子不肯就范,先砍两个再说”
“还有,给马世英传一道密旨,就说”
这道诏令在当今时局必不可少,因此而损害了天下文人的集体利益,也是无法避免,崇祯皇帝早就心有准备。
在诏令传到北京的当天,京城就已经炸开了锅,不过因为五城兵马司和厂卫的及时镇压,士子们并没能掀出什么风浪。
因此总的来说,京城算是比较平静。
就在崇祯皇帝因为各地乱局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同一时间在霸州城下,无数身穿白色箭衣,手持刀枪的农民军高举大顺旗帜,喊杀着涌入城内。
激动雀跃的顺军兵士将插在霸州城头二百余年的大明玄鸟旗易换,继而这座城池便是轻而易举被大顺收入囊中,甚至在整个过程中,居然没有看见一个出来抵抗的官兵。
“砰”
伴随着一声巨响,知州衙门的大门被人猛然踹开,一个国字脸汉子一马当先走进来,他看见内中慌一团的文官们,总算是嘿嘿一笑。
刘芳亮将知州踩在脚下,恶狠狠问道:
“说官兵都去哪了”
“要是不说,大爷们这就将你家这如花似的小娘子开”刘芳亮才刚说完,跟在身后的高宝便是叫道。
刘芳亮面色不悦,但碍于高宝此人在自己麾下原各路义军头领之中威信较高,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脚上的力气加重一些,逼知州就范。
自从霸州的官军奉诏撤离之后,文官们便是陷入了异常恐慌的状态中,大批大批的官吏拖家带口往京师方向撤离。
不过对于知州这个级别的文官来说,这种选择远没有那么简单,武将撤离是遵行皇帝的旨意,但自己要是跑了,那就是擅离职守,杀头问罪暂且不论,在后世也会留下一个骂名。
不除此之外,霸州的知州和许多开城迎接顺军的文官心思一样,特意在等大顺前来全盘接收。
文官们打的小算盘不可谓不精,毕竟李自成想要改朝换代,自己这些人的帮助也还是必不可少。
当知州和文官们见到这支替天行道的大顺军的时候,那可是连肠子都要悔青了,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改朝换代的义军,种种做派依然和流寇别无二致,自己为什么不早离开
然而世间并无后悔药可吃,面对刘芳亮的逼问,知州只能抱着保护女儿和夫人的心思赶紧把所知的消息一股脑都说了出去。
听完这话,刘芳亮把脚从知州身上挪开,纳闷道:
“他娘的,我说怎么自打到了顺天府就没见几个地方还有官兵,原来是这狗皇帝都撤回去了”
“这仗打个什么劲儿”
高宝心思显然不在刘芳亮的上,他看了一眼和知州抱在一起瑟瑟发抖的官家女子,顿时起了色心。
高宝挺着鹰钩鼻淫笑上前将知州的女儿打横抱起来,当即就要进房去行那苟且之事。
面对知州的抱腿求饶,高宝十分不耐烦,转身抽刀将一颗圆滚滚的脑袋砍了下来,女子则是吓得大叫一声,当场昏了过去。
第八十五章:黄闯子到了
“哈哈哈,这小娘皮见不得血,一下子就晕过去了也好,省的大爷我办事麻烦”
高宝对满地鲜血和周围官吏的惨叫视若无睹,抱着知州女儿快步向房内走去,至于要去干什么,自然不必多说。
不过他才刚走几步却被一个人伸手拦了下来,高宝正要发怒,抬头一看居然是刘芳亮,这才耐住性子,阴沉着脸说道:
“刘芳亮,你这是什么意思”
“呵呵。”
刘芳亮低头摸了摸手中刀,似笑非笑的问道:
“闯王在西安都说过什么高蛮子,才这么几月的功夫你就给忘了个精光”
刘芳亮是李自成最信任的心腹之一,而高宝曾是曹操的部下,虽然李自成用强大的实力吞并了各路农民军,但像高宝这等人长久以来依然是不服不忿,因而对这个闯营的大将也是忌惮万分。
在往常强抢民女的时候,高宝惧怕刘芳亮还是会听话,现在他捏了捏手中女子柔软的部分,一时也不舍得放下来,只能是强自挤出一副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说道:
“闯王说让弟兄们对百姓秋毫无犯,我高宝当然记得”
“可这娘们算得上百姓吗,她可是官家的人,弟兄们昔日都曾遭官家非难,这才投奔了闯王,为的就是求条活路,替死难在官差手上的家人报仇雪恨,你刘芳亮管的是不是也太宽了”
其实刘芳亮明白,高宝说的不错,这女子的
天才一秒记住【三零中文网】地址:sanlingz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