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中文网

分节阅读 25

崛起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的卫戍部队还有五城兵马司差役屈膝投降来说,他们却是力战殆尽。

如果是李自成围攻京师的时候,除了大内太监以外什么人抵抗最激烈,就是这些分散在各门的亲卫无疑。

崇祯皇帝想的,就是要将这些为大明死战到底的亲卫人数统计出来为自己所用,比起外地兵马而言,忠心显然更能保证。

要是人数实在太少,那就把亲卫的编制暂时取消,将在额禁卫编册成新军,钱不够了就再找个投降鞑清和李闯的肥羊抄家,谁说他们不会是下一个神武军

本来最开始明代皇权集中,到了崇祯皇帝这代,政事被内阁侵夺,这些老祖设立的天子亲军又被兵部掌管。

崇祯皇帝既然已经重新把行政权握在手里,就要趁热打铁,收回兵权。

各禁卫人数不多是铁打的事实,又是各自分散,在历史上没能形成战斗力也是无可厚非,如果将他们编成一个拳头,给李自成狠狠一击也不是没可能

一连串的圣旨,显示出崇祯皇帝对自己这些人莫大的信任之情,众人各自对视一眼,都是从他人的目光中见到欣慰与振奋之情。

崇祯皇帝从兵部手中抢夺兵权的意愿已经再明显不过,要是在起初只有孱弱京营的时候,众人还可能担忧会不会生变。

但是现在有神武军五千多名淮西子弟镇守皇城,情况就全都不一样了。

崇祯皇帝先支持厂卫迫害东林,又调动神武军接管京城戍卫,这次从兵部手中强夺兵权的旨意都下来了,自己还怕什么

既然有皇帝带头,那些文官想要斗一斗,好啊,来

谁要是怂一下就不是爹生娘养的

第四十八章:诛杀姜襄

“启奏陛下,李公公回来了。”

正在商议,忽然听见门外侍立的司礼太监李春说话,崇祯皇闻言一皱眉,说道:

“他怎么提前回来了,宣”

“奴婢见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凤翔见到有一阵子没见到的崇祯皇帝,心中不知为何,有中几近落泪之感,相比离开时的样子,皇帝的白发又多了些,脸上还是时刻都带着深深的忧虑,不过却变得自信了。

为避免当众出了洋相,他赶紧强笑着说道:

“陛下,奴婢带着周总兵去查抄翟家府地,现银就搬出来六百余万两,将士们拿到银子时都是高兴万分,喊着要为大明、为皇上和闯贼死战呢”

崇祯皇帝面色动容,赶紧问道:

“前线战况如何,李贼可是突破了代州”

“陛下,代州和宁化在三月十七日被流贼攻陷”李凤翔说着,见崇祯皇帝脸色大变,赶紧跪在地上,继续说道:

“陛下,周总兵和宁武军的将士们坚守代州二十四天,流贼横尸满地,两名贼首被杀,已经是尽力了。”

崇祯皇帝听到后点点头,摆手示意无事,看李凤翔这个样子就是想歪了,还以为自己要治周遇吉的罪,在这为他极力开脱呢。

这确实已经出乎了崇祯皇帝的意料,据说代州就是一个普通的州城,本来在历史上周遇吉只守了几天而已,难道这全是军饷的用不成。

看这个样子,有山西三大雄关之称的宁武是不是会至少坚持一个月以上

忽然间,崇祯皇帝想到一件事,自己还是太乐观了。

宁武关后面,也就是周遇吉的背后并不安稳,大同总兵姜襄,还有宣镇总兵王承胤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两个在历史上没有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

姜家为榆林系将门,姜襄挂镇朔将军印,镇守大同镇,其长兄姜让是榆林总兵,前阵子与流贼战败下狱,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被释放。

现在姜让投奔姜襄留在大同,并没有什么职务,其弟姜瑄则是山西阳和副总兵官。

可以说,姜家世受大明皇恩,但是姜家在历史上的所所为,却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三姓家奴。

姜瑄别看年龄最小,但却是个硬骨头,带着几千兵马力战身死,算是为国尽忠,不过崇祯皇帝也不是百事通,这种小人小事压根就不知道。

这个姜襄在历史上竟是在扯周遇吉后腿,他哥姜让也不是什么好鸟,身为人兄,自己老弟要做不战而降的逆贼,他不劝慰倒是罢了,居然比姜襄还主动。

宁武之战至关重要,周遇吉是不世出的良将,不该死在宁武,崇祯皇帝日后还想委以重用,所以必保周遇吉。

然而宁武军毕竟还是孤旅,有姜襄和姜让在,大同的兵权就握在这俩哥兄弟手里,巡抚卫景瑗都成了摆设,根本不可能出兵援救。

欲保周遇吉,必杀姜襄,但是大同总兵下一个人选用谁呢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脑海中陡然出现了一个人选白广恩。

前阵子崇祯皇帝接到周遇吉的折子,说白广恩已经重新归顺朝廷,并且在折子中,周遇吉极为罕见的替白广恩申辩。

周遇吉详细叙述了白广恩在代州突围战中的功劳,粗略的提了提自己的意见,觉得白广恩在固原投降李自成是无奈之举,可以加以任用。

崇祯皇帝对历史上白广恩的情况有些了解,此人几次战败都是大势所趋,还没怎么打官军就已经全盘崩溃,实际上和他的关系不大。

除了这些次必败的战败之外,白广恩功劳属实不小,在边镇诸将中素称骁勇,就连孙传庭都对他极为赏识。

这次反正,白广恩甚至把李岩都抓来献给自己,境地和给李自成戴绿帽子的高杰是一样的,除了投奔关外鞑清以外,也就只剩下跟着朝廷一条路可走,要不让他试试

实际上崇祯皇帝能选择的余地不多,白广恩在军中素有威望,而且据周遇吉所说,他还有一些战力强劲的家丁,带到大同也可以迅速稳定局势。

斟酌半晌,崇祯皇帝开口说道:

“拟旨,姜襄密谋投贼,铁证如山,其心可诛。姜家世代为将,身受皇恩却不知图报,长兄数人皆谋议降贼,殊为可恨,人人得而诛之着北镇抚司锦衣卫即刻出京,就地斩杀姜襄、姜让二贼,株连九族,在大同镇城堆叠成观,以慑宵小。”

“又,周遇吉之见,朕深以为然。白广恩代州突围有功,前事功过相抵,着领镇朔将军印,加五军都督府右都督,代逆贼姜襄为大同镇守总兵官。兹令:大同镇守总兵官白广恩接旨后即刻赴任,到任后即刻与巡抚卫景瑗点将出兵,驰援宁武,不得有误。”

说完,崇祯皇帝看向李凤翔,又道:

“大明有今日之危,实乃朕之过,朕欲下一道罪己诏”

“陛下,万万不可”

说到罪己诏,这东西崇祯皇帝已经下了好几次,但每次都没下到点子上,除了第一次让人惊异一番之外,在朝臣看来,其余那些完全就是皇帝自己在玩,屁用没见到。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都是给士大夫和地主、商户阶层下罪己诏,盼望他们能回心转意,可这些猴子个个心思鬼精,早就准备了无数冠冕堂皇的说辞来应付。

底层的百姓和兵士压根不知道你皇帝罪己诏说的是啥,能有用就有鬼了。

罪己诏要下,就要贯彻到底层的百姓和兵士身上,到时候再让厂卫们到处散布有利朝廷的谣言,给崇祯皇帝壮壮声势,看谁还敢跟着姜襄造反

自己可是皇帝,罪己诏就是向天下人抽自己的嘴巴子,听着都疼,这种东西自然不能没事闲着就下两道,搞一次那就必须弄出效果来。

“李凤翔,你从内库中抽出一百万两银子,带去补发大同将士拖欠的军饷,一定要亲眼看每个人都能拿到银子,明日就动身。”

“李若链,你挑两个精明能干的百户与他同去。还有,去大同传旨的锦衣卫一定不能怕死,两个百户要配上绣春刀,穿上大红飞鱼服,若是没有,朕给他们发”

“姜襄一死,你等皆有大功”

崇祯皇帝今日的旨意有点多,但每道都在点子上,暖阁内一应的心腹们都有新的事情要去忙活,再也没有从前那种眼看着大明不行,自己却干着急的感觉,接旨后各自都去加班加点的处理。

厂卫密奏姜襄要在大同造反,那可是镇守边镇的实权大将,要是处理不好,那生出的乱子可就大了。

崇祯皇帝先后将两个十万火急的差事交到自己手上,那就是莫大的信任,说第二天出京,应该是看自己来回奔波太过辛劳,想让自己稍微休息一下。

李凤翔心里明白,备受鼓舞和感动之余却不敢怠慢,出了暖阁就和李若链直奔北镇抚司官署而去。

第四十九章:惊变大同上

安排好手下一应心腹后,崇祯皇帝来到偏殿,看着眼前被御马监小太监五花大绑的李岩,心中却实在没什么惩处之心。

李岩被下层官员迫害的不轻,就经历上来说,他对朝廷心灰意冷也在情理之中,崇祯皇帝摆摆手示意松绑,就在他眼前用膳。

皇帝虽然没说什么,但小太监们不敢掉以轻心,听说这李岩亦文亦武,拳脚功夫还有一些,所以根本不敢离开,都是紧张的护卫在崇祯左右。

看着不发一言的李岩,崇祯皇帝擦擦嘴,放下饭碗,随意道:

“李先生,以你之才,何故要到贼营中屈就呢,为朝廷效力,为朕效力,封妻荫子,成全世代美名,难道不好么”

毕竟是皇宫大内,李岩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见,虽然对崇祯皇帝非常痛恨,但他是最起初,见到森严侍立的大汉将军和京营兵士,也还是有些发怵。

崇祯皇帝在暖阁与心腹们商议的时候,李岩心中最开始那种被皇宫震撼的感觉逐渐消散,脑子里想的全都是等见到崇祯皇帝了,就算拼个身死人亡,也要与他同归于尽。

可现在真正见到了这位大明朝的皇帝,李岩却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这位皇帝给李岩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他根本不像是自己印象中的皇帝。

全天下赤民千千万,官僚地主等众多人上人也是无法计量,但皇帝只有一个,该是天之骄子,九五至尊,独一无二之人。

但眼前的崇祯皇帝,所穿所用根本不像是一个帝王。

他眉间有着深深的忧虑,身上披着五爪龙袍,看似华丽威严,但用膳时所做的肢体动却不经意间露出内衫中的不少补丁,与农家又有何异

再看看皇帝所用御膳,竟只是一碟青菜,一碗豆乳,还有半碗米饭,皇帝居然如此清淡朴素,李岩怎么都不会相信。

他总觉得崇祯皇帝是刻意在自己面前装样子,可回头一想,自己不过是个将死之人,崇祯皇帝迟早都会杀了自己,这么做又是何必。

“昏君,你可知天下多少人因为你而家破人亡”

“你这昏君加征三饷,以致庶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怨声载道。如今闯王高义,率领百万义军直逼京城,你怕了,怕被我们这些泥腿子拉下皇位,所以才取消根本收不上来的三饷赋银,妄图苟延残喘”

“昏君,李某说的可对”

李岩将崇祯皇帝问话当做耳旁风,出口便是一连串的诛心之言。

“放肆”方正化站在一旁,倒是勃然大怒,直接就要出手把李岩当场废掉,“李贼,陛下岂是昏君,休要听那些文人笔墨胡诌”

李岩呵呵一笑,伸出脖子做出等死状,但是过了半晌依然无事,睁眼一看,却见到崇祯皇帝起身背对着自己,说道:

“李先生所说既对也错,朕在某些人的眼中,的确是昏君。但你说朕是怕丢了这个皇位才取消三响赋银,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

“朕这半辈子浑浑噩噩,没做几件对得起百姓的事,天下到如今这个地步,这个锅,朕不扛谁来扛,靠那个李自成吗”

“但是朕不能死,大明不能灭关外鞑虏虎视眈眈,全天下又有多少为我大明尽忠效死的将士一旦京师陷落,李贼能否挡住鞑虏南下,他没这个本事”

“朕为皇帝,当执天下牛耳朕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皇明三百年社稷,岂能在朕手中毁于一旦。李自成,宵小鼠辈也,朕从来不将他放在眼里,不惜杀他个人头滚滚”

李岩本来也是无话可说,方才说那些就是想激怒脸皮薄的崇祯,想让他一怒之下杀了自己,也就算是一了百了。

但是没想到,崇祯皇帝压根不在意自己说的那些,哪有皇帝在人前当众说自己是昏君的,简直闻所未闻

不过崇祯皇帝的话,倒是给李岩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忽然间想到,关外还有号称野战无敌的鞑子,闯王能打赢他们吗

农民军起事并非一帆风顺,最开始中原官军强横,像洪承畴、大小曹,还有孙传庭这些人,个个都让他们闻风丧胆。

前几年杨嗣昌督师,那“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计起初的确有奇效,农民军眼看着就要不行了,最后还是利用官军之间的矛盾才能突围。

杨嗣昌是对农民军最后一个有为的督师,襄阳陷落以后,各路农民军便是席卷中原,再也难以制约。

说起来,农民军和关外的鞑清配合十分默契,眼看着农民军要不行的时候,鞑子总是适时宜的来上一次入寇,让官军两头不得兼顾。

看李岩在沉思,崇祯皇帝也不想再多说,转头出了偏殿,对李春说道:

“传朕的旨意,在宫里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先把他圈着,安排两个宫女好生侍候,没朕的旨意,不能让李岩出一点意外。”

“还有,朕在暖阁批阅过的折子每天晚上都挑一些送

新书推荐

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我在水浒做奸商玄天宗修行记事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朕,剩者为王倒拔三国朕,乃万岁!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我家娘子太体贴我在三国逆转乾坤臭县令朕怀孕了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大明风流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谍海无名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乱世种田日常清末土司王最狂上门女婿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大唐小说家金玉满唐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继兄不善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我在异世界召唤明末:边军不退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HP)Forgive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