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
骆养性和龚鼎孳后,把骆养性的党羽一撸到底,锦衣卫从上到下也被换了个遍。
原来那些世袭的锦衣卫拿着俸禄却整天养尊处优,历史上破城时基本都跑了个精光,现在崇祯皇帝都给换成了南镇抚司出身低下的锦衣卫。
锦衣卫南北两个镇抚司原本负责的地方就不一样,在北司供职地位都要高人一等,忽然间调换过来,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悲。
这次调换对南镇抚司的那些锦衣卫来说属实是天上掉了张大馅饼,对崇祯皇帝感恩戴德,都是尽心竭力的办事。
那些在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不明白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要被调到南镇抚司,心中不满无处发泄,竟然在京城中闹出不小的乱子。
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
内阁首辅处理奏章的主要方式是“票拟”,有些人望文生义,认为是指几位阁臣针对某个意见来投票,看来还是太年轻了。
票拟是指阁员收到奏章或准备发出的草诏后,在面上贴一张纸,写上自己的意见呈送给皇帝,由皇帝批红正式生效。
起初内阁就是个参议班子,老朱家的先帝们起初设立的时候,怕也是没想到这玩意儿到后来会发展成足以和皇帝对的地步。
渐渐地,大明朝的皇帝们就连批红这点权利都没了,一整套程序变成了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科道封驳。
那皇帝干啥呢,皇帝自己在一边儿玩儿泥巴,等折子送进来点头就行了。
这一整套的程序和唐、宋中书舍人“五花判事”很类似,现如今朝廷各部院在收到内阁发出的诏令时,就以票拟上的批红为生效的依据。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玩意儿根本不是法定工程序,朱元璋没说过,朱棣也没规定这回事儿。
朱元璋和朱棣本意只是想让老朱家后代的皇子皇孙们权利大一些,这没毛病,但谁成想结果却恰恰相反,到崇祯这代基本就只能干瞪眼看着东林党耍猴了。
要说历代老朱家皇帝有没有不安分的,还真有。
正德不就搞了个三厂一卫吗,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落水一命呜呼了,嘉靖和万历这两位是明白人,干脆在宫里炼丹不露头。
天启皇帝年轻气盛,在朝里搞出来个阉党替自己遮风挡雨背黑锅,魏忠贤也是够悲催的,一辈子开足马力的给朝廷捞银子,到最后国库就还是那几百万两,自己也没落得什么善终。
魏忠贤号称九千岁,被东林贤臣们说成权倾朝野,实际在明面上的情况也差不多,可京师这种龙虫混杂的地方,谁知道暗地是不是藏着什么马王爷
即便东厂的番子们全力开工,最后天启皇帝还是一不小心落水,步了大行正德皇帝的后尘。
崇祯皇帝穿越过来,自然不甘心就这么步了历史上崇祯的后尘,当然要奋力一搏,最近就跟疯了一样抄家拿银子,把三厂一卫又搞了起来。
实际上,崇祯皇帝刚把东厂建起来,并且将目光投降京营,准备握住兵权的、时候就有人动了杀心,来了个冬暖阁铤击案,要不是方教主和小太监们来得及时,历史上可能会这样书写。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明思宗朱由检被李自成大军吓傻,进行一系列疯子似的挣扎后,终于是想不开,在某一天的清晨头撞白柱,自杀身亡。
后世的史学家们可能会这样评论,看看这老朱家的皇帝,真是一个都不让人省心,就是喜欢做那些奇葩之事,最后死的还要更奇葩一些,两个落水的还不够,就连撞死的都有。
话说回来,正由于大明朝最开始没有明确法定工程序,万事全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时间久了臣子们当然不乐意,自然而然就要去寻找可以制衡皇权的办法,就找到了票拟批红这一套程序。
某天某位大臣接到一份诏书,要是没有票拟,是皇上直接批红,那对不起,这就只能算是皇上您的私人书信,不能算政府公文。
其实这也有个学名中旨。
理论上来说,臣子们可以认定,这旨意仅仅代表你皇上的意思,可以随便挑个毛病不尊行,要是皇帝非要你遵行,那就是不遵重我们臣子的意见,不合祖制。
且不说咱们这位现如今是什么情况,反正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没少吃闭门羹,说到这儿问题的关键就来了,如果职能部门收到中旨,该怎么办
其实有现成的例子,宋太宗在雍熙北伐中,绕开宰相直接和枢密院制定战方案并直接指挥前线将领,便是犯了擅发中旨的忌讳,后来差点被文臣们弄得下不了台。
而在绍兴北伐中,首相秦桧以朝廷名义发出撤军的诏令,宋高宗却对着干,发中旨要求诸将继续进攻。
到头来发生个有意思的事儿,诸将均奉诏撤军,对宋高宗的旨意充耳不闻,只有岳飞奉中旨继续进攻。
结果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迫于群臣压力,将岳飞免官下狱,秦桧这厮还觉得不够,直接将其迫死在狱中。
众所周知此事是秦大汉奸弄权,但从法理程序上讲,他还真才是有理的一方,你说气人不气人
此事给后来的文官武将们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如果奉中旨不奉诏令,皇帝最多丢下脸,奉旨的人就算是民族英雄,也难逃丢官甚至丢命的下场,就连皇帝也保不了你。
那你说,如果你接到中旨尤其是与朝廷诏令相违的中旨,该奉旨还是该封还
这些事给崇祯皇帝一个清楚的认知,现在这种情况脸面哪儿有命重要,若不下狠手,自挂东南枝是无法避免。
“汝之妻,吾养也,汝勿虑也;汝之国,吾夺也,汝勿忧也。”
李自成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将自己逼上煤山,崇祯皇帝便是开始以毒攻毒,亲手将厂卫的权利推到顶峰,纵容他们大杀特杀,到处迫害正义人士。
东林士人说的昏暗,对自己来说,那就是光明啊
这些朝堂上冠冕堂皇的臣子基本都是三姓家奴,没几个屁股是干净的,要是谁接了中旨不奉,那就等着被抄家灭门吧
厂卫们翻身农奴把歌唱,三厂一卫如今在京城就相当于人人配着御赐的尚方宝剑,要是谁敢对皇帝不利,厂卫们就会疯狗似的冲上去将其撕碎。
“小样儿,敢和厂卫对”
“我看你是嫌自己家财太多,想捐出来贴补国用”
对于群臣来说,现在这种情况,祖制什么的已经不再重要,没人敢再去遵循,因为天子那是彻底不要脸了。
前段时间发生的南北镇抚司调换之事,崇祯皇帝以近乎无赖的态度,再次让群臣惊了一次,对崇祯皇帝脸皮的厚度认知再度刷新,那是比京师的城墙还厚。
现在,崇祯皇帝的中旨那就是圣旨,遵行,你在士林中无法立足,说白了也就是个脸面的问题,但若是不尊行,外头如狼似虎的厂卫们可正少活儿干,内库的银子也是多多益善
京城就这么大,但却有东厂、西厂、内厂和锦衣卫四种直属于皇帝的特务机关在活动,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厂卫们拥挤不堪,早就把手伸到直隶一带去了。
要说扰民,厂卫们是不敢的,因为不论崇祯皇帝还是各厂督主,锦衣卫指挥使对此事的惩处都极为严重。
再者说,那些贫民基本穷的叮当响,就算把手掏进裤裆里也没几个大子儿可赚,可东林党却肥硕得很,当今天子又对他们恨之入骨,自然是迫害的极佳人选。
三厂一卫的番役们,将豺狼般的目光同时盯在东林党这富有的群体身上,都想从上面撕下一块肉来。
在崇祯皇帝的全力推动下,厂卫势力在北直隶达到巅峰,上到朝廷群臣,下至书院生员与地方士子,甚至连京师菜市的茶米油盐价格,几乎全都在监视范围之内。
第四十五章:东厂办差,孝陵卫勤王
京城酒楼之中,一队身穿红盔红甲的锦衣卫坐在里面大吃大喝,声音很大,甚至半个酒楼的人都能听清。
“我等究竟做错了何事,皇上要这般为难”
听见这话,旁边一个不服不忿的校尉道:“我看哪,那些文人说的不假,皇上可能是真的疯了,不然怎么会用南司的那些人,反而将咱们弃之不用”
北镇抚司锦衣卫多为世袭,并且拥有自己的诏狱,成化元年还增铸了印信,南镇抚司虽然同为锦衣卫,但是在各个方面却都不如北司,就像穷人和富人的差距。
北司锦衣卫几乎都是世袭,什么都不用做,就享受着高官厚禄以及相当高的地位,这处酒楼里的几个人还只是众多北镇抚司锦衣卫们的缩影,大多数人都对崇祯皇帝表示不满。
但骆养性已死,甚至还有缇骑专门前往河南缉拿骆氏全族,锦衣卫们虽然不服不忿,一般也都是各处造谣生事而已,到底也没弄成什么太大的风浪。
“哎嘿,马爷,这话可不能随口乱说,叫番子们听见了,可是要杀头的。”
这马爷嗓门大,其余锦衣卫胆子小,来这里本意就是吐吐槽而已,心中害怕整条街的人都会听见,忙不迭伸手的劝止。
如今这三厂一卫的局面,崇祯皇帝看似是让各厂卫全力对付东林党,实际上也留了个后手。
东厂可以侦缉锦衣卫,西厂可以侦缉东厂,内厂权利最大,西厂、锦衣卫甚至连东厂都在他们的侦查范围之内,谁知道自己这些人里面有没有内厂的番子。
原本北司的锦衣卫都被撤换到南司,为了安定人心,崇祯皇帝首先就让东厂番子拿下了一批不服从管教的锦衣卫,据说全都是骆养性的同党。
内厂被撤了缉拿权,但督主方正化却可以直接将情报口头上报给皇帝,只要皇帝允许,内厂就可以直接用人缉拿锦衣卫甚至是东西两厂的番役。
如果说厂卫是悬在东林党头顶的一把利剑,那内厂就是悬在厂卫头顶的那把利剑,时刻督促他们不能扰民欺民,不能造谣生事。
“马爷,说归说,话可要小声点,小心隔墙有耳不然兄弟们被你连累了,哭都没地儿去啊”
“其实这样也挺好,北司这趟水可没有那么清,南司的土鳖们就算得到圣宠进去那也待不了多久。”
“说的是这个理儿,北司干的那都是得罪人的差使,南司那些人毫无背景,去了还不等同于送死”
几个锦衣卫正说着,门外却忽然来了一队人。
毕竟是在京城繁华之地,来多少人都属正常,起初几个锦衣卫一门心思都在喝酒吐槽上,并没有在意,但这酒楼掌柜见到来人后却如蒙大赦,赶紧迎出去,远远向这几个锦衣卫指了指。
“刘档头,就是他们几个,在小人这里吃喝几日了,没有一文铜板进账”
那刘档头点点头,将手放在刀柄上,带着人面色不善的紧逼过来。
见到这一幕,正在里面吃喝的食客们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做出的选择基本都一样,要么是让开一条路,缩在角落连大气都不敢出,要么就是赶紧逃也似的跑出去。
喧闹的酒楼忽然寂静下来,马爷顿时觉得事情不对劲,几名锦衣卫也察觉到端倪,抬眼一看,都是瞪大了眼睛。
大约十几个身穿白色麒麟服,头戴尖帽的番子正朝自己这边围拢过来,看见这些人腰间的配备,马爷心中一惊,颤声大喊:
“双刀,你们是东厂的人”
现如今身穿白色麒麟服,头戴尖帽,腰悬双刀,已经成了东厂厂役的标准配备,刘档头来到马爷面前,双手环胸,冷笑着说道:
“好你个马奎,还挺识货的,跟老子走一遭吧咋儿说曾经也是一块儿办过差的,别让兄弟们难做”
“狗屁,谁不知道进了你东厂的大牢就别想活着出来,休想”马爷自然不愿坐以待毙,大喝一声掀桌而起,一脚踩在椅子上冲向围栏。
桌子被掀飞,刘档头和几名东厂番子赶紧侧身躲闪,马奎却是用这个空隙跑到酒楼最外围的栅栏旁边。
“拿下”
这马奎是前指挥使骆养性的党羽之一,刘档头奉了东厂掌刑千户李有成飞令前来缉拿,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链也明白这是在净化锦衣卫,同样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说起来,缉拿锦衣卫的差使才有些挑战性,毕竟他们还有些身手,一般都会抵抗一下。
可那些整天嘴上能耐的东林党们一旦要是见到自己这身装束,基本都会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就算有抵抗的那力道也和娘们差不多,简直没劲
马奎身手敏捷,几大步便从栅栏处飞跃到街上,可抬起头一看,外面早就布满了手持双刀的东厂番役,当下心中一沉。
“天要亡我。”
就在此时,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传来,紧跟着便是一声大喝:
“天子脚下,厂卫竟是嚣张至此,王法何在”
刘档头带着番役们从酒楼里冲出来后正要习惯性的放狠话,却忽然面色大变,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方才喊话这人身披鱼鳞铁甲,相貌堂堂,环脸络腮胡须,看样子在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可在他身后跟着一支军队,一眼望去,皆是身披铁甲,手持长枪,腰悬钢刀的虎贲之士。
粗粗看上去,这队兵马比起京营来说,那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刘档头想不懂京城为何会突然来这样一群明甲执锐的兵士。
上下打量一番,还是厉声问道:“汝是何人,焉敢不惧厂卫”
其余东厂番役也是喊道:“东厂办事,识相的滚远点”
那汉子起初也不知
天才一秒记住【三零中文网】地址:sanlingz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