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中文网

分节阅读 32

随轻风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耆宿那边很好安排位置,按着年纪排序就是。

但士子这边就很难排了,常言道文无第一,你懂得。而且所有人都想去坐最靠近主宾、主陪的那个位置,也就是次陪席位。

因为此席位距离商阁老、朱知府最近,有机会参与更加亲密的席间小范围谈话这可是梦寐以求的机会,谁不想去坐

一时间众人口中彼此谦让,但目光却都偷觑次陪座位,恨不能舍下一张老脸皮,直接冲上去占住。

张乡绅为主人,见状便道:“宴席还早,不急于一时,不如诸君献诗词助兴,最佳者坐次席以为褒奖”

方应物可不耐烦等别人一个一个念,那些史上无名的路人甲乙丙丁就省省罢当先吟诵出一首绝句:“绿蓑烟雨溪边客,白发文章阁下臣;生在太平天子世,且将空手掌丝纶。”

不过刚一出口,引发了厅间众人阵阵窃笑声。因为这首诗不但用词平平,而且意思支离破碎、半通不通,前两句还是处境对比,后两句就差的没边了。

所谓丝纶,钓鱼的丝绳也。“生在太平天子世,且将空手掌丝纶”这句,放在商相公愤而致仕的背景下,难道是嘲笑他只配去钓鱼么

亦有不少人心里想道,还亏得是解元家公子,一路上姿态清高,少有理人,结果连最起码的诗词格调都不懂。

这样的水准,也敢第一个出来现丑,真是坐井观天之辈

方应物泰然自若,不动声色的瞥了众人一眼,等笑声渐渐地小了时,仿佛自言自语道:“笑者不通五经乎岂不闻礼记云: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众人渐渐醒悟,纷纷想起了这个典故

根据此典,丝纶也可指帝王言论,商相公以首辅之尊辅佐天子,规谏帝王言行,可不就是“掌丝纶”么

想到这个典故,整首诗一下子变了味道,好似丑小鸭一瞬间变成了白天鹅一般。

越细品越有意思,绿蓑烟雨溪边客可以去掌丝纶,白发文章阁下臣也可以掌丝纶。一词双关,一句双面,同时渗出两种意境,很是回味悠长。

再往深里想一层,特别是放在如今这个状态的商相公身上,更是精妙不可言还带有淡淡的讽刺意味。

“太平天子世”让“白发文章阁下臣”去钓鱼这里边的讽喻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啊。

短短四句,用词还是平平无奇,但却有重重深意,好像“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只能说文字之妙、在乎各心了。

商辂在心里默念了几遍“且将空手掌丝纶”,叹道:“老夫有生以来,只会读书,不曾学钓鱼。但有小友这首诗,少不得要去吾乡溪边学学当钓叟了”

商阁老都说出了这般话,众人也不得不服气,一时都无话可说,来之前打下的腹稿全部憋在了肚子里,如果这时候拿出来那真成献丑了。这方应物不愧出自解元之家,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华

方应物一首绝句技压全场,他毫不在意,只对商阁老拱了拱手。

商辂看了看厅里众人神情,便指着次陪座位,对着方应物道:“同乡小友坐”

商阁老人情练达,说方应物“同乡小友”,也算是顾及到了别人面子。

至少表面上因为方应物是同县乡亲,关系比别人亲近一层才叫他入了次陪座,并非是说他比别人强。

其他士子满怀艳羡的望而兴叹,这解元家公子一路上寡言少语、并不突出,但此时可谓一路不鸣、一鸣惊人,真乃黑马也。

方应物扫视一圈,面含微笑,怡然自得的入了席,直接坐在朱知府下首的次陪位置上,然后才随意对周围点点头。

他这理所当然的做派又引起了众人不爽,即便是获胜者,起码要谦逊几句才好。这般公然得意洋洋终究落了下乘,不是君子之道。

不爽归不爽,但也没奈何。其他的席位就没什么好争了,便都陆陆续续入了座。

方应物哪里顾得上路人们的想法,他坦然自若当然有他的道理。

趁着别人入席功夫,方应物假意侧头对朱知府道:“治下愚生坐于此位,也是斗胆效仿本乡先贤。”

有什么先贤能教你抢座位听到这句话的人,心里都犯嘀咕。

方应物便讲道:“在下听过一个故事。在京城中,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独自微服出游,恰好遇到好友家因为喜事做席面。此时首席位置尚还空缺无人,有几位先生彼此谦让,而这老人却一言不发直接坐上首席。

别人见状不满,见此老者衣装简素,不过一深青色袍子而已,并不似达官贵人。便出言讽刺道:你这老人家,这辈子坐过首席位置么

这老人伸出手指头数道:吾此生数十年来,大约只坐过五次首席。第一次坐首席,是成亲后头次去岳父家喝酒,为女婿上了首席。

几位先生大笑之,皆以为这老人没见过什么世面”

说到这里,方应物有意停了一下,厅里众人都不明白方应物想表达什么。难道就是想说几个读书人嘲笑没见过世面的老头子么

方应物继续讲道:“当时等众人笑完,然而那老人却还在说:第二次坐首席,乃是中了本省解元后,在鹿鸣宴上坐了首席位置。

第三次坐首席,乃是中了会元后,在恩荣宴上坐了首席位置。第四次坐首席,乃是中了状元后,在琼林宴上坐了首席位置。

第五次坐首席,乃是新年时天子大宴群臣,老夫忝为领班大臣,在奉天殿上坐了首席位置。所以数来数去,老夫此生只坐过这五次首席,有点少啊

这老人一说完,那几位先生脸色大变,齐齐拜伏在地,不敢再有丝毫冒犯”

大厅里众人听完后,一起哈哈大笑,目光齐刷刷的看向商阁老。

虽然方应物讲述这个故事,从头到尾没有点出老者名字。但谁都听得出来,这故事主角分明就是商阁老

中解元、会元、状元,坐了三个首席的天下三元,还能坐在领班大臣首席位置的,独此一人。

这故事实在很有趣,短短几段话,将商阁老三元加首辅的一生荣耀嵌进去。而且还是极度扮猪吃老虎装逼段子,自古以来就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

方应物总结性的叹道:“所以今日小子斗胆,功业上有天地之差,实在无法可比,但言行上却要效仿先贤了。”

商辂一开始没在意,谁知听着听着,到最后自己成了故事主角。而且还是扮猪吃老虎装逼爽到了极点的主角,要说代入感,谁能比他更有真实性的代入感

他很是愣了片刻。几十年宦海浮沉、修心养性练出的镇静功夫,在这个故事面前彻底崩溃了,完全压不住心头泛起的得意感和爽快感。

最终商阁老实在忍不住出口笑骂,“小子胡扯老夫怎会如此言行无状是谁如此胡乱编排”

方应物连忙离席谢罪道:“在下年纪小、读书少,好听传言故事,多有不当之处,谢过阁老指正。”

商阁老挥挥手:“看在同乡面子上饶你一遭。暂且回席,得了空子再教训你”

朱知府侧目视之,这方应物奇峰突起,抢尽风头,很不可小看

他抓住了商相公衣锦还乡后心态很放松、不会摆架子这个机会,以晚辈小乡亲身份,轻易就击破了商相公的心防

他那个故事讲得,比直接逢迎拍马高千百倍如果商相公真能“回头得了空”教训他,那就他的福气

朱知府暗暗庆幸,幸亏这方应物年纪小,没有做官经世,也就只能在席间吟诗词、插科打诨而已,不然只怕要连他这知府的风头都抢了。

第四十四章大黑马下

宴席大开,气氛渐渐热了起来。也许是方应物刚才讲故事讲的好,商相公彻底放松了心情,态度很随和,与席上众人饮了三杯酒,又对众人勉励了几句话。

几道大菜上过,并酒过三巡的场面程序完了后,开始各说各话。

朱知府放下筷子,先叹口气,很忧国忧民的对商相公道:“阁老致仕返乡,朝中又少一栋梁,如今正道艰难,朝中多故,奸佞集于陛下之侧,长此以往如何了得,终成家国社稷大患本官每每思及此处,辗转反侧,日夜忧叹。”

方应物虽然低头啃着碗中羊肉,但耳朵却是竖起来细听主席上动静的。朱知府的话一字不差,都落入了他耳朵里。

其实朱知府说的有几分道理,现今朝廷确实不大地道。方应物很了解,今上朱见深是一个责任感缺失、更关注自己吃喝玩乐、将朝政当苦差事的宅男天子。

自从前首辅李贤、彭时去世之后,庙堂之上风气日下,天子身边各种祸害越来越多,幸赖还有守正但也不迂阔的商辂撑住大局。

但如今连商相公也致仕归家,那朝中还有谁可以支持正道局面而且方应物还知道,自从商相公离开朝廷后,朝廷就渐渐进入了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时代。

听这些外号就知道朝廷是个什么状况了,那就是天子纵容奸邪横行,宰辅大臣无所为。

但方应物却更知道,小丑横行的黑暗时代也就是十来年的功夫,十年后大明就进入了弘治中兴的好时代。

想至此,方应物转过身,微微躬身,一本正经的对商相公和朱知府道:“府尊此言诚然有理,但在下也有几分浅见,斗胆在此献丑。

当今天下人心还在,正气尚存,只是天子受了蒙蔽,而那些跳梁小丑趁机依附于天子为恶而已。

彼辈内无强援,外无根基,好似水面浮萍一般。一旦天时有变,便如犁庭扫穴,将彼辈一扫而净不是难事,何足道哉

所以这些也就是疥廯之患而已,不值得过分忧虑。”

商相公不置可否,却抠字眼的反问道:“常听人说内无根基、外无强援,你却反着说是何道理”

方应物答道:“只怕宫中那些太监们也不待见他们,这便是内无强援;他们并不得天下人心,有志之士无不唾弃,这就是外无根基。

彼辈所依赖的,不过是天子宠信,但这种宠信仅为沙上楼阁,自古以来,恩宠岂有长存不灭者总而言之,说他们是国家心腹大患实乃言过其实”

方应物这话也没错,此时宫中司礼监东厂那些人,还是很有骨气的,甚至比很多大臣都更有骨气。如司礼监掌印怀恩、提督东厂陈准之辈相当正直,并不待见天子身边那些受宠的奸佞。

商相公叹道:“你虽然小小年纪,有此见地不容易,但把天下事看得太简单了,还是历练太少的原因。”

“是,谢过阁老教诲。”

方应物谦虚的说。观点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引起注意,攀谈几句话就足够了。

朱知府感到风头被抢了,忍不住对方应物反问道:“莫非坐视奸佞施为,我辈要束手无为”

方应物恭敬的答道:“怎会束手无为我尝听闻,东宫有明君之像,目前朝中最紧要之事,乃力保东宫也而后静待奸佞自取灭亡”

商辂听到这里忍不住摇摇头,地方上这些人天高皇帝远的,就爱胡乱议论这种宫闱内情,但都是人之常情。当即轻喝道:“庙堂宫闱之事,内情千头万绪,尔等还是谨言”

不过商辂倒是对方应物有点另眼相看了。虽然他的议论仍有点幼稚和简单化,但却难能可贵的思路清晰,小小年纪就能想到这个程度,很不简单

就是他自己号称神童,十五六岁时也就只知道读四书五经,绝对没有能力与朝廷公卿侃侃而谈庙堂之事。

方应物也在偷偷观察,见到商阁老没有什么特别表示,这才松了口气。

其实他贸然开口也是赌博,卖弄太多有可能招致商辂反感。只不过赌输了也没什么太严重后果,大不了不抱这条大腿而已,但那终归是个遗憾事情。现在看来,商相公确实是个有器量不计较小节的人。

宴会继续进行,又听得朱知府和商相公议论道:“从邸报看得,朝廷已经平定了荆襄流民的事情,就地设郧阳府招抚治理,如此朝廷去一大患。甚是可贺,堪为今岁朝廷最大喜事。”

四川、湖广、陕西、河南交界之处,原先地广人稀,别处过不下去的破产农民经常拖家带口逃到这里开垦土地,人数几乎达数十万之多。这些人口不归官府、不在户籍,动乱非常,形成了严重的荆襄流民问题。

成化朝前十来年,始终在与流民问题斗争,政策剿抚不定,直到今年才彻底将此事平定。在原址新设郧阳府,所有流民就地授田编户,纳入官府管理,并不再强迫遣返回乡,并委任郧阳巡抚专治荆襄。

新书推荐

(HP)Forgive大唐小说家大明风流大宋小农民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明末:边军不退最狂上门女婿朕,剩者为王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我在三国逆转乾坤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金玉满唐谍战风云录:大宋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清末土司王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我在异世界召唤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带着美女闯三国倒拔三国臭县令朕怀孕了我在水浒做奸商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朕,乃万岁!玄天宗修行记事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