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中文网

分节阅读 11

三戒大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让三郎彻底呆住了。到了这个世界有些日子,但他总是有一种强烈的疏离感,直到这一刻,看到这生机勃勃的一幕,发现自己也在这一幕中,他终于感觉到,自己是在生活,生活在大宋朝。

他本想好好逛逛,无奈家里还有一堆活要干,兄弟几个只好离开大街,回到他们的小院。

一回去,兄弟几个便对着这处破落屋子发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就没有不欠收拾的地方。实在不知该从何干起

“人工贵么”老爹不在,陈恪便不装小孩儿了。既然父兄都缺乏生活经验,自己得撑起这个家来。年龄是最大的障碍,但好在陈忱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反常。

“什么人工”陈忱顿一下才反应过来道:“年前祖屋翻新,大伯请的瓦匠,说是一天要一百文呢。”

“唉”陈恪叹口气道:“一个月的房租啊。”

“呃”陈忱忍不住翻白眼道:“是你砍价太狠了吧。”

“我们先打水洗地吧,祈祷最近莫下雨。”

陈恪拍拍屁股起身,提着桶去天井里打水。

等把屋里屋外收拾差不多,陈希亮也回来了,他一手提着个竹篓,里面装满了籼米菜蔬,还有两条巴掌长的小鱼,用柳条穿了挂在篓边。身后还有个短打扮的汉子,挑着两箩筐锅碗瓢盆、板凳菜板,手里还拎着把菜刀看来一顿早饭就把他吃慌了,决定自己在家开火。

请那汉子将箩筐搬进东面的厨房,陈希亮便和他钱货两讫。那汉子道谢后,笑道:“官人是刚搬来的吧,我就住在前面条街。”

“原来是高邻,快请里面坐。”

陈希亮已经将几张板凳撒进了北屋的正房,勉强可以纳客。

“今日不了,还有店面要照看。”

那汉子笑道:“等官人安顿下来,我约齐了左邻右舍来道贺。”

“欢迎欢迎。”

陈希亮拱手道。

送走了那汉子,陈希亮便挽起袖子,去厨房生火烧饭。曾赴京赶考的书生,山高路远,不是总能碰到客栈。除了那些带着书童、伙夫的富家子弟,都是要自己动手做饭的。

当然陈希亮的厨艺水平,说起来有些糟蹋厨艺这俩字,也就仅限于把生的做成熟的。结果米饭糊了,菜煮苦了,就连做个汤,也跟刷锅水似的

干了一上午活,孩子们又饿了。一桌子饭菜,不管好吃歹吃,几乎眨眼之间,全都亮了盘底。见他们把满满一桶米饭吃得干干净净,陈希亮又是一阵心惊肉跳,这本是准备两顿吃的米啊

看来过不了两天,又要买米了,从没当过家的陈希亮,一阵阵的头疼。他本是准备过些日子,再出去讨债讨债这项高难度工,真是想一想就怵头。但今天交了房租,买了那些日用物事,便花去他一半的积蓄,现在看来,还是赶早不赶晚,明日就开始吧。

孩子们收拾了碗筷后,陈希亮便让他们坐好,语重心长道:“虽然家里现在比较困难,但光阴不等人,你们的学业落下了,一辈子也补不回来。”

说完从书箱中取出三本书道:“三郎五郎六郎,你们已经荒废一春了,一时也不能再浪费了。从明天开始,你们便用心温书。”

又转向二郎道:“为父这两天事多,二郎你且延两天回去,先替我看着弟弟们,不许他们偷懒。”

--------------------------分割--------------------------

很喜欢的一章,求推荐,就收藏,求包养

第十六章天生大厨

又被挤出榜单了,同志们投推荐票票杀回去啊-

“卯时已至,晨光微曦。天色阴晦,出门带伞”

第二天一早,带天气预报的叫醒服务如期而至,据说今天是个阴天,有可能下雨。但陈希亮在简单吃了点粥以后,夹着伞出门去了。

临走前他给陈忱留下一百文,为兄弟四个饭钱钱显然给的有点多,但他更担心孩子们吃不饱。

自然还不忘嘱咐陈忱,好好看弟弟们读书,他晚上回来要检查。

他一走,陈恪便问二郎:“你看,能要回多少来”“不知道”陈忱已经习惯弟弟跟大人似的说话:“你觉得呢”“我猜要不回仨核子俩枣来。”

陈恪无聊的翻动着书本道。“仨核子俩枣”陈忱有些发愣,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道:“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以大伯那操行,能要回来的账,怎么可能给我们”陈恪撇着嘴道:“肯定都是些呆账、烂帐哦,就是要不回来的账。”

“未必吧。”

陈忱拍他脑袋一下道:“爹爹能要回多少来,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你要是背不出孝经,肯定是要挨打的”

“别打头”中午时分,外面天阴得更厉害,但雨还是没下。

背了一上午书的陈恪,站起来伸个懒腰道:“快十一点呃,午时了吧”

“差不多,”陈忱也在看书,抬头望望陈恪道:“出去吃饭吧”

“还是省省吧。”

陈恪挽起袖子道:“我来做。”

“你会做饭”要不是样子一模一样,陈恪简直要怀疑,这是不是自己弟弟了。

“废话。”

陈恪给他个白眼道:“要不要学两手”

“呃要。”

陈忱颔首起身,两个弟弟也要跟着起来,却被俩哥哥喝止道:“乖乖看书”

吃过午饭,终于下雨了,虽然不大,但细雨蒙蒙,很是烦人。天快黑的时候,陈希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陈忱迎上去,见父亲一脸的阴沉,连问都不敢问,只是接过伞道:“爹,吃饭吧。”

“哦”陈希亮先是随口应一声,接着抬头惊讶道:“你做的饭”

“我和三郎。”

陈恪诚实道:“我打下手,三郎掌勺。”

“你还会做饭”陈希亮惊讶的望向三郎道。

“三哥哥中午就做饭了。”

陈恪还没回答,小六郎便抢着说道:“还给我们烤过鸡呢。”

“唉,难为你了,三郎。”

陈希亮不禁歉疚起来,他想起那间窝棚后面,有炉有灶,便以为还不到十岁的儿子,在那四十天里,学会做饭了呢:“不过也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见他错进错出,陈恪也就乐得不解释。

陈希亮本以为,三郎就算会做饭,水平也一定在自己之下,他都做好跑厕所的准备了,谁知饭菜一端上来,看到那绿油油的几乎保持了原貌,又带一层诱人光泽的菜肴,他就知道,自己拍马也赶不上的。

三郎是个食不厌精的饕客,也有一手上佳的厨艺,但在这千年前的厨房且可能是全县最简陋的厨房里,也只能因陋就简,用昨日买回来的食材,粗粗炒了四个青菜,做了一碗鱼汤。

在他的思维中,青菜自然是用炒,因其料最简单,唯油盐而已。陈恪从昨日买的物事中,找到了一小罐植物油、一小包盐便信手炒了四个小菜、黄瓜、茭白、莴苣和芹菜。又将那两条小鱼细细煎了,加水熬成鱼汤,最后加上盐、撒上葱花蒜末,一道简单却又香气四溢的三郎鱼汤便出锅了。

二郎所谓打下手,其实就是一直在烧火,看到三郎行云流水的厨艺,觉着无比惊奇,见他将油盐大把挥霍,又觉着肉痛难耐,几次欲言又止。只是三郎一直在忙活,没看到罢了。

在儿子们的注视下,他夹一筷子黄瓜片,送入口中一尝,顿觉又脆又嫩、清香满齿,竟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这让他想起在京城时,被富裕的同学请去大酒楼吃的炒菜,虽然各方面都有所不及,但考虑到出自一个十岁孩子的手,显然已经是个奇迹了。

“爹爹,你咋哭了”小六郎好奇的问道:“不好吃么”

“好吃,好吃,太好吃了。”

陈希亮擦擦眼角,朝儿子们不好意思的笑道:“没想到能尝到汴梁的味道为父有些感慨了。”

“呃”三郎有些搞不懂,不就是炒了几盘破青菜而且油温达不到,色泽、味道、口感都极其一般,怎么便宜老爹跟吃了黯然销魂饭似的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子女做饭,父母如此幸福也不像啊,陈希亮似乎只是对菜品有感而发想到中午,三个兄弟也是赞不绝口,说从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他觉着,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调动深处的记忆,他惊讶的发现,在三郎生命的十年中,竟然一次炒菜都没吃过。在三郎的印象中,做菜便是煮菜,因为只用煮和炖的

他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炒菜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在六朝以前基本的烹饪方法和后世的欧洲差不多,直到宋朝才有炒菜,但在北宋,这被当一种独门绝技敝帚自珍,仅限于顶级的厨师掌握。或者说,谁会炒菜,就是最顶级的厨师,都被汴梁中的大酒楼、达官贵人们宝贝似的捧着南渡以后,才慢慢在民间流传开来。

因为宋代饮食的最高境界,讲的是色、香、味、形、名俱全,但凡能跟这五项都沾边的,便可称为名菜了。

在所有烹饪方式中,无疑只有炒法能轻易实现前四项,而前四项有了,自然有无数骚人争着奉送第五项。

所以炒菜这门技术,就像所有顶尖的技艺,严守着传男不传女的信条,仅限于京城的厨师世家掌握,也许成都也有三两个能炒菜,但像青神县这样的小地方,是决计不会有的。

因此现代人到了宋朝,其实最理想的职业,就是厨子

感动了好半天,陈希亮才擦擦泪,问三郎道:“你怎么会炒菜呢”

“呃”三郎心说:我怎么就不会呢当然,还得一脸茫然道:“也不知怎么着,就会了呢。”

“看来真有传说中的无师自通”陈希亮不禁感叹,后半句却没说出口:莫非我儿注定是个厨子

吃完饭,天也黑了。陈希亮到处找物件找不着,随口:“谁见油罐子了”

“在厨房。”

陈忱说着,跑去拿回个陶罐儿来。陈希亮开口一看:“怎么少了一块”

“被我炒菜用了”陈恪又是没想到,宋代的植物油竟也然是灯油,有些惴惴道:“很贵么”

“一百文一斤,七十文一罐,能用五天,算是很便宜了。”

其实本可以用八天,但陈三郎油煎油炒的,一下就用掉三天的量。虽然对一顿饭吃掉这么多油,很是肉痛,但陈希亮一点没表现出来。在他看来,孩子能主动承担家务,就是责任心的体现。往大里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只应鼓励,而不能打击。

陈希亮把灯油注入油灯中,再用灶中的余烬点亮灯芯,屋里便生成一团橘黄色的光。他坐在灯下,开始检查孩子们的功课。

先从小的开始,六郎的课本是杂字,这是孩童启蒙的识字读本,与后世宋明时,以三字经、千字文,这些一上来就灌输礼教思想的教材,为孩子启蒙不同,宋人是用百家姓和杂字的,因为读书识字,虽说以科举为最高目的,但绝大多数孩子,毕竟没有高中的可能。所以在识字同时学一些实用知识,才是正理。

杂字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开篇名义道: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要记日用帐,先把杂字观。”

后面便从农事说到饮食起居、男女婚嫁、工商算筹,从而把一些常用的字词包罗进去。孩子识字的同时,也完成了最基础的素质教育。

陈希亮把要六郎识的字,打散了顺序写出来,六郎很是聪慧,不怎么费力就全都认出来,自然得到父亲的表扬,但又同时宣布,明日的识字量翻倍六郎刚乐开的花,又萎靡下去。

接着是五郎的功课,这孩子一脸的苦大仇深,就是从读书开始的。他好像跟书本有仇,从年前就在背千字文,现在还是千字文,颠三倒四背不过。

好在陈希亮对他的情况很了解,只求他能多识字,明事理,又担心逼迫过度,使他厌学,所以也不急躁,只是很温和的提出了勉励,要他继续用功,明天再来过。

最后轮到陈恪,他的课本是孝经。

---------------------------分割--------------------------

对说上东西进行反复查证,确认不是胡说八道才写出来,结果到了现在,抱歉抱歉,晚上的更新不会晚

又被挤出榜单了,同志们投票杀回去啊

第十七章忘不了

三郎要给力了,大声疾呼求票票,

孝经在宋朝,相当于中学入门读本。顾名思义,乃是儒家讲孝道的经典。开宗明义章第一,便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这本书是儒家典籍中最短的一本,也是最基础的,需先读懂了孝经,才开始讲四书。陈恪自幼学医,看医书之前,要先以国学启蒙,这本孝经自然是必读,虽然后世已经基本确定,这本书是汉儒伪了。但他要是敢跟陈希亮说,这玩意儿是董仲舒那帮人编出来,给天下人洗脑用的,估计会被打扁了。

为一个十岁的孩子,最明智之举,还是老老实实的捧读,逐句逐段的背诵吧。

因为有上辈子的基础,加之这辈子本

新书推荐

金玉满唐清末土司王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朕,乃万岁!(HP)Forgive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大明风流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我在三国逆转乾坤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我家娘子太体贴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臭县令朕怀孕了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谍战风云录:大宋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倒拔三国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朕,剩者为王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继兄不善最狂上门女婿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大宋小农民大唐小说家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春枝缠我在水浒做奸商带着美女闯三国谍海无名乱世种田日常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