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渝州该为川南路之后,原先的一系列的官员安排就明显不合适了。在做了些需调整之后,除中书令兼渝州知州,成都府令吴源的官职不变外。原尚书令孙文望卓拜为黔州知州,原禁军都尉,赵家官拜武襄将军,郭孝官拜龙威将军,杜宇官拜腾襄将军。
除此之外,李景另外赐封林家裂为羁縻州知州,密州知州。武襄将军赵家领禁军五千进驻镇南关,龙威将军郭孝领军五千进驻卞关。禁军都尉章文展领军两千开始修筑金沙堡。
没错就是金沙堡!在这个时代,地图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旅行必备物品,此时地图更多的用途在于军事而非民用。所以也只有非富即贵的家族才会保有这种东西。
李景是大魏朝的亲王千岁,阳翟是旧门阀家主。对于他们来说地图自然是熟记于心。
修建的金沙堡位于金沙河峡谷之中,金沙河峡谷地处渝州的西部是连接青唐的唯一出路。至于李景的目的,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了,青唐虽说比不上中原地区的环境优越四季分明,但毕竟还算是能够让人居住。别看李景虽说占有两个州的土地,但实际上并不代表着李景已经可以和身处内地的诸侯王相提并论。便是楚国以倾国之力来袭,也是李景所阻挡不了的。不过夺去青唐并不是害怕楚国,毕竟只要楚国还处于军镇割据,楚国就不可能有举倾国之力的能力。
说实话,最近几天,从京城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坏。且不说最近几日,自己的皇兄已经多日未上朝,据锦衣卫的密报称,今日皇上像是染上了什么疾病。这还不是最糟的消息,就在前一日的最新的邸报中,李景发现京城之中不断地在聚集军队,且河北将门几乎全部被批了一遍。要求各将校严整河北军军纪。
说起河北军,作为大魏的起家队伍,当年太祖的天下的时候,河北军的名号是响震各国。河北军所到之处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如今百年已过,跟随太祖的名将后人凡河北籍的,纷纷通过联姻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将门集团。也就是现在大魏朝最大的将门集团。
其属下的河北军更是成为大魏人数最多的军队集团。到了现在,基本上就成了凡戍防河北及燕山防线的将校多多少少都走过河北将门的门路。这也是赵家惨痛的经历。
当然这样做的后果当然是很严重的,魏真宗龙佑十一年。嵊州之战,燕辽铁骑十万大军突袭嵊州。仅仅三日号称铜墙铁壁的燕山防线瞬间被开了一个大口子,第四日的下午,燕辽先锋主力已经逼近河东路,吓得河东路经略使连忙从河东各州府抽调人马严防河南岸。若不是河北将门的家主及各个元老级别的将军重整人马,拼了老命再算没让胡马渡河饮草。否则,就凭真宗皇帝的脾气,河北将门上上下下就一个也别想好过。
此战之后,河北军的声望是直线下降。也是在此时处在大魏最西端的关陇所代表的西军集团开始崛起,甚至劲头根本就没有办法抑制住。从这以后,东西两大将门开始近乎垄断了大魏所有的边境暴利。
但是河北军的腐朽也算是保留在了几乎所有经历过嵊州之战的所有人的心中。如今的河北军也就是扯着人数众多的这块遮羞布度日了。虽然朝廷也知道这样下去的后果,不止一次的下派御史台的兵道御史督察河北军纪和军务。但碍于河北军对外软弱对内却是得心应手。识相的好酒好菜,金银富贵的招呼着,最后向朝廷随意报个无事便可。不是识相的,命令下层将校聚众不配合,捣乱都是小事。更有甚者,直接密谋于山林匪徒,暗中截杀。到最后连人都没见到,就命丧黄泉了。当然这只是李景,阳翟这样的地位超群之人才知道的秘史,之所以没有以此事严惩河北将门上下。说实话,这才是朝廷的无奈,河北将门盘踞河北路和燕山防线近百年,根基甚至可以比喻为参天大树的茂密根基。且河北军上下将近五十万,祖孙世代受河北将门影响。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若是被河北将门上下某些人随意一挑拨离间,这要是闹起来,那朝廷上的大佬们就要头疼不少了。所以这也算是暗中交易吧,便是河北军只要不把事情闹得人神共愤,朝廷都可以原谅河北军。但前提是河北军和河北将门能够保证大魏北部边疆的安全以及燕山防线的稳定,若是再出现嵊州这类的情况,那河北军就算是一点价值也没用的废物了。朝廷的大佬们是不会允许及没用有耗资巨大的寄生虫的存在的。
所以自此之后,包括河北军自身,也慢慢开始决心恢复当年的荣誉,但是显然让一个人一时间改掉所有的毛病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是五十万人了。
所以几乎没有人对整顿河北军当做一回事,说到底不过是做给上位者的姿态罢了。
李景相信这一系列的举动跟自己的皇兄没有任何关系,周汤身为兵部尚书,帮助李宣驱逐太后显然周汤不是为了一个虚位荣耀。周汤是个自私自大的人,一个连自己亲姐姐都容不下的人,就别说是李宣了。给予李宣些许权力并不代表着周汤就真的是什么都任由李宣的举动,尤其是之前小黄的心中的担忧。字里行间之中,李景已经觉得周汤的耐心快要到底了,便是现在周汤要篡位,京城之中也不会有太大的阻碍力量来制止。
李景想不出周汤这些举动的目的,唯一知道的就只有是京畿一带的士卒聚集越来越多。仿佛战事一触即发,李景对此只能表示无能无力,周汤一日不反,自己一日就没有理由出兵。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正如阳翟所言的那样,只有自己足够强大,只有让自己身边的人认为自己足够强大。自己才会有话语权,很明显,仅仅拥兵三万,统领渝,贵两州的李景还没有说出这种话的资格。为此在李景的眼中青唐便是自己唯一可以扩张的地方
青唐即便是与现在的渝州想比,面积也是实属不如的。但是青唐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人口或是资源,李景更看重的是通过青唐,李景就可以绕过宜州等中原腹地,而直接与凤翔路接壤,甚至可以将关陇与凤翔隔开。
但是显然,如是青唐属于无主之地,李景也就没有任何必要费钱费人去修筑金沙堡了。青唐之中总计有三个最大的部落,均为布族。算是羌族的远亲,但是却与羌族有世仇。布族人觉得是羌族人把自己赶到了青唐这块鸟不拉屎的地方,为此李景亲自召来了林家裂,后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承诺,羌族部落愿派出一万羌族勇士出战。
“此次行动。待金沙堡筑城之后,青唐之上的布族绝对不会允许本王把手伸到他们的家门口的。”李景对着自己身边的阳翟说道
“章文展已经带队出发了,剩余的两万人马也集结完毕。带上羌族的一万人,共计三万余人。本王不希望平定青唐之役耗费太多的时间。”
“王爷尽管放心,微臣让王爷失望的。”阳翟接过了李景递过来的半块虎符,以及一份任命书。李景此次并不打算亲自前去指挥,并不是因为李景想要偷懒。就在李景发布最新的人任命之后,身处楚国的曲浩绛终于有了消息。不过此次曲浩绛提出的条件便是李景要亲自去曲浩绛的治所一会,说实话几乎没有人愿意李景前往,便是后宫之中的两位,也是李景好不容易才算是安抚下来的。李景的态度很坚决,阳翟自己自己改变不了李景的想法。到最后只得同意,但是必须派重兵保护。
所以,平定青唐的任务就留给了阳翟去负责了。为此李景几乎是倾尽自己的大部分兵力,任命阳翟为,龙骑将军,青唐经略使,安抚使等职。包括章文展,林凯,郝文召等将为辅,林家裂亲自率兵前来助阵。
“爱卿觉得,本王此次前去。曲浩绛又会怎样的刁难本王?”李景笑着问道
“恕微臣实在是想不到,一个快要焦头烂额的人,还有什么心思考虑斤斤计较。”
“曲浩绛的平叛并不顺利,甚至是号称曲浩绛的智囊的江奉也是身陷关南无法自拔。若是曲浩绛在不稳定好局势,被曲浩绛压在领地的楚国宗族不会就这样放过他的。”
“是啊。所以本王想着要不要在敲他一笔。”
“仅仅是造船术这一项,怕是曲浩绛都要吐三升血了。王爷如实真的这么做了,吴大人的话怕是就真的要成真了。”阳翟一本正经的说道
“本王当然知道,开个玩笑罢了。”李景笑着摆了摆手。
“不说这些了,青唐之战速战速决。淮北怕是要出些乱子了。”李景严肃的说道
“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妇人的能量这么大,便是被逐出京城,饶是淮北门阀都这么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他。”
“微臣约定三个月之内,必定给王爷献上青唐全境”阳翟俯身称道。说完李景也没有什么要交代的了,阳翟便自知之明退了下去。
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李氏王侯》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