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时已经枯萎了的,姜月也不让人动。
只等它全然自然风干后,又用树脂封起来,嵌在用黄杨木做的底盘上,上面刻上宋代郑思肖写的一句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就成?了个寓意丰富的摆件。
来买的文人墨客不知道有多少。
也是让百宝阁的小姜们感叹:多读书真?的能挣钱。
自从?秋天收成?过后,姜家便再也不缺粮食,今年秋收收上来的稻米,供姜家收留的所有贫民?吃个两?年都没问题。
来年,便能有新收成?,又可?以继续养活他们。
因此姜月再不用花银子去旁人那里买粮,供他们吃,这?方面便省下来不少银子。
如今她?也开了成?衣铺子,给贫民?们做衣服成?本也减下来不少,比市面上价钱便宜。
甚至,她?还打算空出一些地来,等到季节到了就开始种棉花。
将来等棉花收成?了,就连买棉被的钱都能省下来很多。
棉花在古代真?不便宜,比粮食不知道贵了多少倍。
这?笔要?是能省下来,买树脂她?都不会心疼银子了。
城外的贫民?尚有很多,姜月便决定建新的收留点。
裴秋生婚后休沐时,多是在家陪着姜月,两?人一个做东西一个看书,倒是怡然自乐。
当然。
他偶尔也会参加一些诗会,照例在底下记着诗词。
从?前旁人只会觉得裴秋生?诗?得一般,记诗是为了回?去多加研习。
如今众人哪里不知道,他哪是在学习,分明是给他夫人印钱呢,一张纸的诗能卖数不尽的银子。
但旁人也不嫉妒他,更不会觉得他赚的是不义之?财,有人喜欢他们的诗本就是他们的荣幸。
何况他们最近听说,姜家在城外又建了一个贫民?收留处,如今那边的贫民?也开始由姜家养活。
同样的,也是给他们差事,再给他们发银子。
从?前是农民?擅长种田的,听说可?以直接去田庄那边帮忙打理。
他们这?样做,形式上倒真?有些劫富济贫的意味。
毕竟去百宝阁买诗集的,大?多是世?家小姐买来收藏,普通贫苦子弟想要?学诗的话,百宝阁允许他们在那儿看完放回?去。
而花大?价钱去百宝阁买首饰的,自然也是不缺银子的富家女子。真?正没什?么钱的,听说也有一些绢花、桃木簪之?类的供她?们购买。
这?方面,长安城大?多数商户都做不到如此细致。
可?以说,姜家已经做得很好了。
大结局为方便姜月照顾百宝阁的生意,裴秋生同它婚后便与她一同住在百宝阁。
姜月为了能让许多花过了季节也能开?放,开?始了大棚养花模式。
在姜家田庄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同时长安城其他几家树脂压花也做得越来越娴熟的时?候,姜月已经在琢磨着用这些花做新玩意了。
鲜艳的花尤其是红蓝花在古代时常被用来做口脂、胭脂,姜月自认为在古法制口脂和胭脂方面,自己应当?比不上古人,只?能另辟蹊径。
这日?,姜月在出城时?路过条河,河边有几个姑娘和妇人正在洗衣裳,当?姜月看见她们将皂角裹进衣服里面一起捶洗时?,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自己可以?做什么。
秋季正是皂角成?熟的季节,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都不为过。
姜月找人去买来数十斤皂角,花了几天时?间将它们晒干。
而后再?将皂角干用石墨研磨成?皂角粉。
姜月使的是自己屋里平时?做研究用的小石磨,重?量对于她来说还能接受。
石匠木匠们如今都去了客栈那?边,留在百宝阁的除了姜氏夫妇便都是些?小家伙们。
姜月想着目前尚在试验阶段,要磨的东西?不多,所幸就自己一个人磨了。
只?是,刚开?始磨还不觉得辛苦,到后面就有些?累了。
裴秋生这日?一回来便闻到了格外浓郁的皂角香,便猜到了姜月的计划,问?道,“阿月要做肥皂?”
姜月抹了下额边的汗,点点头笑道,“嗯,其实去年冬天就想做了,但当?时?忙着别的,就忘记了。”
“这个东西?当?真是个实用的,”
裴秋生道,“那?你歇着,我手头无?事,我来帮你磨。”
姜月确实是累了,便坐到一旁,让裴秋生接着推磨。
两人走在一起时?,裴秋生自然而然地掏出当?今给姜月擦汗,“怎么流了这么多汗?天气凉了,当?心盗了汗受了凉。”
“不妨事,我哪有那?么娇贵?”
姜月笑道。
“我说娇贵就娇贵。”
裴秋生扶姜月坐下,又将屋里的窗户关好,这才开?始磨了起来。
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炮灰夫妻科举养家日常》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